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主体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辩证统一的过程。教育研究不是一项纯粹面向抽象和逻辑的认识活动,而是一项人的情感、意志、直觉和欲望等非理性因素渗透其中的活动。纵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的产生从表面上看是研究者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得到的理性产物,但实际上其背后往往有种种非理性因素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的发展是教育研究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教育研究过程势必会渗透非理性因素。可以说,教育研究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或表征着非理性因素的力量,这是教育研究的一项特殊的或特有的品质。那么,非理性对于教育研究有何意义?非理性因素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是如何表征的?教育研究如何应用好非理性因素?本文尝试探讨上述问题。 一、非理性的内涵及其对教育研究的意义 非理性问题在学术史上历来受到高度关注。古希腊哲学就已经孕育了关注非理性的思想,例如柏拉图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智、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智必须伴以激情才具有生命力。①到了欧洲中世纪,信仰占据了绝对的支配地位。尽管文艺复兴后理性主义正式登上了哲学的王座,但是仍有不少哲学家强调以意志、激情和欲望等为代表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例如,霍布斯分析了人的行为与意志和欲望的关系,休谟分析了理智如何服从激情、欲望和意志。叔本华和尼采则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系统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尼采看来,“西方的理性主义,或者说唯理智主义的传统使人们日益丧失自己原始的生命力”②,进而提出“将感性的身体代替理性的主体,从生命和权力意志的角度重新理解知识”③。此后,非理性主义成为一支重要的哲学理论流派,其具体观点如下:在本体论上,非理性主义将人的存在视作核心问题,强调对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索;在认识论上,非理性主义关注情感、直觉、意志、本能和欲望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主张人类的认识除了理性途径之外还有非理性途径;在方法论上,非理性主义强调体验和感悟的方法、直觉和灵感的方法等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人的非理性是指人的精神所持有的、与理性相对的,在心理上表现为本能意识,在认识上表现为主体的非逻辑认知形式和认知功能的要素的总称。”④也有学者认为:“非理性是指不属于理性范围的无意识、直觉、情感、意志、信仰等人的心理因素、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的总和。”⑤综上所述,本文界定的非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欲望、情感、情绪等非理性的心理现象;二是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的非理性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如人的直觉、灵感和顿悟等。 非理性有不自觉性、非逻辑性、情绪性等特征。⑥不自觉性表现为不假思索、无意识、自发等。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源于他看到苹果落地而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疑惑和灵感,引发了思索。非逻辑性指打破传统的认识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以非结构化的、松散的方式认识事物。情绪性指认识主体基于人的本能和感觉,在某种特定的情境激发下生成的一种主观感受、体验和心境上的综合力量。由上述非理性特征可知,在诸多科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没有‘人的感性’,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⑦非理性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类的理性不能完全把握客观世界,还需要非理性的参与,即“没有非理性的理性是空的”⑧。作为理性主导的科学研究过程是离不开非理性的。爱因斯坦说过:“对我来说,毫无疑问,我们的思维不用符号(词)绝大部分也都能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进行的。”⑨由此可见,非理性因素在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育研究作为一项研究人的教育问题的科学活动,其直接的研究对象是人,人的非理性的一面不可避免地会对教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非理性对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本体论的视角来看,教育研究的本质是一种基于日常教育生活的主观生命体验,是一种以促成人的发展为出发点的研究活动。研究者个人的理想信念、情感价值的渗入,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研究旨趣的教育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特点。尼采将非理性的生命本能作为人的一切认识和行动的动力,这启示我们教育研究要着重考虑人的这种非理性的生命本能,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研究不是一种纯粹的探寻绝对真理的过程。“人们的任何概念、判断、表象都是出于人们的需要、激情、本能、倾向,是非理性的主体加工改造的结果。”⑩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和艺术性特征”(11),正如现象学教育学认为的,教育研究的目的不是形成理论、发展教条学说或体系流派,而是帮助研究者和读者生发洞见和感受性的理解,为专业和日常生活实践培育敏思和机智。(12) 其次,从认识论的视角来看,认识论主要关注对于客观存在能够知道什么。那么教育研究究竟能够揭示哪些教育知识?教育活动中充满着非理性因素,揭示出教育活动中的种种非理性问题是教育研究的目的之一。例如,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提出“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等观点,他认为情感、意志、动机、欲望、直觉和灵感等不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调控和激发作用,人对客观世界的某些创见性洞见的产生离不开非理性因素的作用。(13)正如法国生命哲学家柏格森主张的那样,“理智不能领悟活生生的现实,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接近现实”(14)。教育研究是一种需要个体投入情感意志、依靠直觉体悟的活动,对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反思离不开研究者个体的直觉领悟、生活经验以及个体对生命过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