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金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 201204)。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成为摆在教育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十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中得到发展;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注入了强大活力;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等“冷门学科”得到深化研究,一批新兴学科崭露头角。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尚未实现学科自立,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主体性原创性不足,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缺乏“大教育”视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外部逻辑关系有待理顺,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回应现实关切不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未来发展正呈现出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总体布局的实践导向、在学科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科间的融通与融合的“大学科”意识、培树一批教育领域的战略型研究人才的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维水平深化等态势。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8 期

字号:

       教育学学科体系是教育领域知识的结构化组织,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教育学分支学科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整体。它以学科门类、学科归属和学科设置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为核心问题,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在继承与创新、优化与超越的螺旋上升中运行。

       在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者当中,学科体系居于基础地位,也是教育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目标指向。把握中国时代发展特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学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取得的进展

       新时代以来,教育领域按照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要求,立足中国教育实际,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潮头,通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古今变化,阐发教育学学科的“中国声音”,不断推进教育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贡献“教育力量”。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首要在于指导思想上的“特色”。没有科学思想的引领,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中,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战略、新理念、新要求,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题、进论文、进专著、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自觉把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到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各环节,推出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一批研究课题紧紧围绕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展开,取得了初步成果;①许多论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学科构建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②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着眼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机遇挑战、发展态势等问题进行对话交流③。所有这些成果,都反映出教育工作者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体现出教育工作者前所未有的政治意识、政治敏锐性、政治领悟力,大大深化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为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未来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门学科的学科体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比如,可以将学科体系分成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核心学科与支撑学科等。一门学科的学科体系“特色”可以从不同哲学立场来分析,比如,是以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研究学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是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显著标志,是体现“中国”地域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特色的基础学科。一段时期里,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几乎“销声匿迹”,从事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研究的人员很少,报纸杂志鲜有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教育思想的文章,高等院校在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很少开设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专门课程,《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列宁论教育》《毛泽东论教育》《邓小平论教育》等著作在一些图书馆“束之高阁”。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理论研究者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基干学科,重新思考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教育、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等一系列重要课题,历史地考察了19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教育学说,20世纪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教育论述——进行了深刻阐释,大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学科内容,推进了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基础的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2]研究者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重要内容。其针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如“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观、“九个坚持”的教育规律观、“重要先手棋”的教育战略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观、“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的教育公平观、“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的教育改革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教育治理观、“破五唯”的教育评价观以及“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的协同育人观。这些论述,大大深化了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也是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

       (三)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中得到发展

       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回溯历史,厘清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脉络,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不同特点,把握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与其他国家的异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学学科构建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总结,出版了一批研究论著。④在70年或100年的历史考察中,研究者既对教育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又对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探讨;既有对教育学各学科“借鉴”“沿用”国外相关学术成果的洞察,也有对教育学学科体系在“中国化”“本土化”发展道路上所做探索的评价。这些兼具学术性、实践性、时代性的成果,相信会在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史上留下痕迹。有研究者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对当下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进行了分类,认为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由四类学科组成:第一类是教育学自身分化、发展所形成的学科,即教育学专门学科,如教育学原理、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原理等;第二类是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对教育实践中的某个专门问题或领域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学科,如学前教育学、基础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等;第三类是以教育学立场与其他学科立场对话交流为基础,通过方法、理论等层面的交叉而形成的学科,称为教育学交叉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第四类是对教育学自身发展研究所形成的学科,称为教育学元学科,如教育史学、元教育学等。[3]应该说,类似对教育学学科分类的研究,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不无启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