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学者提出应该将艺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从艺术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社会科学问题。由此,艺术的审美性、治疗性和创造性等品质受到教育研究者们的重视,他们将艺术引入教育研究,形成了以艺术为基础的教育研究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教育研究范式,以艺术形式探索传统教育研究方法无法触及的领域,并以艺术形式向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展示研究结果,引起研究者、参与者和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本文旨在介绍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发展历程和研究范式,初步就西方艺术取向教育研究发展过程中已出现的一些理论争议进行探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说明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是如何进行实践的。 一、方法溯源:艺术取向教育研究为何产生 一般我们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三大方式,分别为科学、哲学和艺术。其中,以哲学为基础的思辨研究和以科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一直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然而,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就开始思考创新教育研究的范式,并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种以艺术为取向的研究方法。 (一)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对多元性的倡导 近代哲学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科学主义的哲学观,并演化出了理性主义、本质主义、客观主义等学说。[1]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西方社会对现代主义哲学观引导下产生的诸多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批判,如战争不断、环境危机、科技与人的异化等。[2]因此,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解构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倡人类要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思考,反对整体性、中心性和同一性的思维方式,为“神化”的科学祛魅,为不同的话语赋予平等的权利,采用多元、差异的方法论进行研究。[3]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方法可以看作西方后现代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投射之一。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并不追求统一的标准和一致的认知,通过对现代性教育研究方法的批判,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方法打破了传统教育科学研究中二元对立的思考模式,重新审视了人的本体意义,打破了传统的权力话语,创新了教育研究的话语模式。[4] 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是以西方经验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其研究的形式以文学、表演和视觉艺术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与传统的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混合使用,并非单纯的、标准化的访谈、调查或实验;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较为丰富,除了传统的数据、论文、报告等标准文本外,也会辅之以文学、表演或视觉艺术作品等其他方式,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情感和个人观点的表达。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者认识到教育现象并不完全是客观的和可测量的,人类的想象、情感等主观因素是无法完全通过数据与文本呈现的,而艺术是一种很好的认识和交流的方式。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出了反对科学实验始终是理解人类经验的最佳和唯一方式的假设。艺术取向的研究者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质疑科学的价值,只是坚持认为科学不是生活和思想的全部,这种排他性观念对科学、教育和艺术都没有好处。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者认为,创造性的艺术是一种探究和表达的模式,它为制定有关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5] (二)发展历程:艺术取向研究方法的扩散 艺术取向研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的创意性艺术治疗。把艺术与治疗相结合的研究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玛格丽特·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作为“艺术治疗”(art therapy)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以精神分析无意识理论为基础的“动力取向的艺术疗法”[6],标志着艺术开始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进入医学、心理学领域。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开始思考艺术与人类认识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医学证据表明,文学、音乐、视觉艺术等对人的学习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在教育研究中采用艺术的方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教育研究人员开始利用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的实践进行教育研究。随着美学的引入,以艺术为基础的教育探究形式形成了,艾略特·埃斯纳(Elliot Eisner)提出了以艺术为基础的教育研究,他认为艺术表现了人类的各种感觉,把艺术与教育研究相结合可以增强教育研究的表述功能。他指出:“艺术和人文学科提供了描述、解释和评价世界的悠久传统,历史、艺术、文学、舞蹈、戏剧、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人类表现和塑造了他们的经验。”[7]在此之后,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和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呈现了很多优秀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被接受为学位作品。艺术取向的研究方法最终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使用混合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形式,艺术取向的研究不断从创造性艺术作品与形式中汲取灵感,以跨学科的方式重新塑造社会科学研究,从而重新定义了教育领域的方法论工具。其主要形式包括:文学艺术、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叙事写作、自传、舞蹈和运动、读者戏剧、多媒体、超文本、视觉艺术、摄影、音乐、诗歌和创造性非小说等形式。 与此同时,《教育与艺术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 the Arts)、《艺术教育研究》(Studies in Art Education)等期刊成为艺术取向教育研究的前沿阵地,汇集了许多优秀的文献。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开始撰写、出版有关艺术取向研究的学术专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汤姆·巴隆(Tom Barone)和艾略特·埃斯纳的《艺术取向研究》(Arts-based research)、帕特里夏·利维(Patricia Leavy)的《艺术取向研究指南》(Handbook of Artsbased Research)等。总体而言,艺术取向的教育研究模式在西方已经有着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较为丰富的研究实践,西方教育学界对其认可程度较高,它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教育研究方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