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内涵、表征样态与推进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永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科技与教育政策、科学教育;王一岩(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教育、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习分析(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内容提要:

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智能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议题。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以“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统筹规划为指引,以大规模、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培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教育实践样态的革新、智慧教育生态的重构,以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育“新模式”,为教育可持续发展营造“新生态”。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传统育人理念变革;打造智慧学习环境,革新教育教学实践场域;推动优质资源聚合,实现教育资源精准供给;挖掘数据要素潜能,构筑教育变革动力引擎;提升教育服务能力,革新教育服务供给体系;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打造人机协同教育模式;推动评价模式转型,实现智能精准教育评价;变革教育管理机制,推动系统精准教育治理。未来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教育理论创新、推动教育智能技术研发、强化多源异构数据汇聚、推动智能教育产品研发、打造智慧教育样板工程、开展智能教育社会实验,以此为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5 期

字号: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专章进行整体论述、作出整体部署,并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并且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强效支撑机制,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教育服务能力的转型升级,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主要矛盾,以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培养为目标,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变革教育实践样态、完善教育供给体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道路,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以“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探索教育改革发展新时期“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内涵、表征样态和推进策略,以期为后续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二、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内涵

       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从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统筹规划为指引,以大规模、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培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教育实践样态的革新、智慧教育生态的重塑,打造全面、开放、灵活、创新、高效、优质、均衡、绿色、终身、可持续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转型升级,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首先,面向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和实践需求,凝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智能技术的核心优势,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完善教育供给体系、打造系统解决方案,强化科技对于教育的“赋能”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其次,以创新型的育人目标和教育理念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擎,以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精准供给为依托,驱动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机制、教育治理体系的全方位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教育实践样态的系统重构,为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保障;最后,打造“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推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和用户的协同发力和优势互补,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驱动智慧教育生态的系统重构,为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科技创新驱动教育服务能力的转型升级,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改革更加深化、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教育优先发展得到有力保障[1]。但与此同时依然存在着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数字社会的人才需求等问题[2],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也无法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此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教育效率和效益的共同提升,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是当前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一方面是要解决教育发展速度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期盼的现实问题,以科技手段提升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质量,完善教育供给体系、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以此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助推教育的优质、均衡、个性、终身、可持续发展,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是要消除教育发展水平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实践需求之间存在的较大鸿沟,以科技手段为依托,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智能聚合、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能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个性化学习服务的精准推送,拓展学习的场域和边界,优化教育教学的中间环节,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支撑。

       (二)科技创新驱动教育实践样态的系统重构,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育“新模式”

       科技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落脚点在于,以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为目标,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科技手段优化教育教学的环境、媒介和工具,创新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供给模式,以此实现高效能的课堂教学、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为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保障。在教学层面,利用科技手段拓宽教学的场域和边界,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设虚实融合、智能增强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临场感和沉浸感,为学习者创设真实自然的学习体验;转变以往面向“知识灌输”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转向面向“知识建构”的项目式、探究式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精准识别与智能预测,为教师提供精准化的教学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优化。在学习层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状态进行伴随式、常态化的建模跟踪,对学生的外显状态和内隐特征进行刻画,以此实现精准化的学情分析、科学化的问题诊断、智能化的学习干预,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来动态调整学习的路径和节奏,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学习的主观需要出发,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用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反思学习问题,以此来强化自我认知,提高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对学习的掌控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3],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驱动学习模式的系统重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