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22)06-105-11 “地球村”(Global Village)是加拿大媒介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在20世纪50年代对电子媒介条件下的世界图景、时空体验、审美感知等进行深入探索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麦克卢汉的众多创见及概念中,地球村至今依然是流布最广、接受度最高的一个。他使用这个颇具文学色彩的概念,描绘的是在现代交通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力推动下,时间和空间被极大压缩,全球性交往空前扩张,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时空感知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个地球被压缩成了一个类似前现代时期的部落式“村庄”。 麦克卢汉既是地球村概念的提出者,也是最重要的使用者和推广者。它在《机器新娘》(The Mechanical Bride,1951)中萌芽,在致摩尔根(Edward Morgan)的信中被首次明确提出;此后,麦克卢汉在著作、论文、演讲、书信、杂志访谈、电视节目中一再谈及地球村,对这个概念的讨论几乎贯穿了其整个学术历程。在对电报、广播、电视、通信卫星等多种类型的电子媒介将近三十年的持续思考中,麦克卢汉不仅为地球村概念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围绕此概念提出了多个内涵相近的类似表述,形成了一个阿多诺意义上的概念“星丛”(Konstellation)。今天,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地球村的形象变得更加清晰。不夸张地说,在互联网条件下,地球村对于帮助我们理解今天这个时代的时空形式、交往模式、时空体验、审美感知、文学样态等,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概念“星丛”的“地球村”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并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而是阿多诺意义上的概念“星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麦克卢汉的话语系统中,围绕在地球村周围、与地球村内涵接近、表述相似的还有“地球部落”(global tribe)、“地球城”(global city,earth city)、“地球剧场”(global theatre)、“地球电子剧场”(global electric theatre)、“听觉空间”(acoustic space)、“整体场”(total field)、“完形世界”(world of configuration)等概念,以及“地球是一座城市”(Mechanical Bride 3)、“整个地球是一体的”(Essentia 1291)、“地球只是一个村庄”(Understanding Media 5)、“地球已被电子技术压缩成一个小村庄”(《理解媒介》451)等命题。 在1959年明确提出地球村概念之前,麦克卢汉对电子媒介条件下的世界图景和时空感的思考已长达十年之久,可称作地球村概念的孕育阶段。在此阶段,麦克卢汉不仅提出了“地球是一座城市”“整个地球是一体的”等命题,而且提出了一个与地球村极为相近的“地球城”(earth city)概念。“地球城”首次出现在麦克卢汉的《逆风》(Counterblast,1954)中:“欧洲人无法想象地球城。他们在老的城市空间生活太久了而无法感知新媒介创造的新空间”(3);“同时性是与地球城打交道的新闻形式,是创作侦探小说和象征派诗歌的方式”(1)。在此,麦克卢汉意在借“地球城”帮助我们理解电子媒介条件下的空间以及人们对新空间的感知。与此一“地球城”概念相近的,是麦克卢汉在致提耶怀特(Jacqueline Tyrwhitt)的信中提出的另一个“地球城”(global city)概念:“我们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打破边缘—中心结构的地球城。它不涉具体位置,因为在电子条件下,任何边缘地区都可以成为中心,任何中心又都可以体验到边缘感。我们协调地球村里混乱的感知时需要这样的地球城,就像大型机场必须用计算机来协调航班一样”(Letters 277-78)。法国传播学者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认为,“地球城”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Zbigniew
)在《两个时代之间》(Between Two Ages)一书中提出的。从麦克卢汉对两个“地球城”概念的发明中,可以判断马特拉的说法并不准确。 除上述两个“地球城”概念外,与地球村在表述和内涵上相近的还有“地球剧场”和“地球电子剧场”两个概念。在《角色、面具与表演》(1971)、《理解当代》(1972)、《工作伦理的终结》(1972)等论著中,麦克卢汉一再论及“地球剧场”。在他看来,“地球剧场”的形成源自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l号”的升空。他说:“人造卫星进入轨道的时刻,便是整个地球首次作为人工环境被包裹起来的时刻……也是地球剧场形成的时刻。在人造卫星的帮助下,全球已经变成了没有观众只有参与者的地球剧场”(Essay 102)。当地球被包裹在由人造卫星所营造出的人为环境中时,地球就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即“地球剧场”;剧场中没有观众,人人都是剧场的参与者和演员。“地球剧场”的另一表达是麦克卢汉等在《论点:电子时代的因果关系》中提出的“地球电子剧场”概念:“自维尔纳·海森堡和莱纳斯·鲍林以来,唯一剩下的物质键是共振。所有身体、心理和社会过程都在不断播放和重播中融合。实验室或生活中不再有观众,只有地球电子剧场的参与者”(McLuhan and Nevit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