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难点和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习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的大包干,打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创造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拉开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序幕。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并作为我们长期坚持的方针,写进了党的决议。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上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非公有制经济由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从制度上给非公有制经济正了名。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这是对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进一步支持和充分肯定。

      如果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还只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较浅层次和最初阶段,这一层次的改革涉及面较窄,改革难度较小,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国有企业改革,从搞活每一个企业到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则是一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有人把当前的这一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比作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说它是经济体制改革所要攻克的至高点和经济运行中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的最深点,这话不无道理。可以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

      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在形式上表现为企业自主权的落实问题,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则是各方面复杂的利益关系问题。要调整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这是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的难点之一。这些利益关系,不仅包括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部门所有,地方所有所造成的条块矛盾。形成划地为牢,地方割据,部门封锁,把国有资产捏在各自手上,不愿通过市场去优化配置,怕损失自身利益。地方和部门单纯从自己的利益关系考虑问题,就缺乏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改革必须突破地方和部门的利益细节,这必然会加大改革的难度。这些利益关系还包括,企业和个人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不论是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还是在全社会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改革措施从长远看是维护企业和职工自身利益的,但从眼前来看,这些改革措施都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少数企业和部分职工来说,其自身利益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使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受阻,这也会增加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艰巨性。

      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难点之二在于,这次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围绕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必须有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信贷结构调整,投资结构调整(包括外资投资结构调整 ),教育结构调整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健全生产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配套进行,这一层次改革的系统性决定了改革必须整体推进,改革措施必须环环相扣,这更增加了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复杂性。

      以上是改革实践中的难点,而走出理论上的误区则更是当务之急。

      在当前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中,碰到的第一个思想障碍就是,对国有资产进行流动和重组,大胆进行资本营运,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不是败家子?

      对国有资产只能添置,不能拍卖,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有资产认识的误区。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思想观念。以死钱变活钱,以钱生钱,这才是商品经济的思想观念,对国有资产进行流动和重组,要经历一个从产品经济观念到商品经济观念的思想转变。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是使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增值而不是让它在流动中流失。用马克思的话说,这个流动过程只是使资本完成了从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的转变,即,使资本从实物形态变成了货币形态,

      所以规范的资本营运,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败家子的帽子也不应该存在。

      碰到的第二个思想障碍是,所有制结构调整会不会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如果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又是否会影响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回答这个问题,要具体地分析国有资产状况。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共6.8万亿。其中,公有制经济5.2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6%。其中:国有经济2.8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集体经济2.4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而个体、私营、外商、等非公有制经济已达1.6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从总体上看,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有资产都处在良性运转状态。据有关人士分析,目前,国有企业中,处于经常性亏损的企业约有1.2万户,占用的国有资产约占全部国有资产的三分之一,即有三分之一国有资产处于不良运转状态。这三分之一不良资产中,又有三分之一是闲置资产;三分之二是不良投资,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积压的产品。属于这种不良投资造成的企业亏损,其中资不抵债的要实施破产,破产即意味着关门,走人。破产企业的财产清理,首先要用于安置企业职工,其次用于还债,这部分国有资产在帐上就消失了;不良资产的另一部分,是被淘汰的落后技术和工艺设备,这是难以变现的国有资产,这部分资产在处理中也会大打折扣。所以,随着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降低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即使按国有资产的三分之一不良资产的数字来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仍占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所有制结构调整,不会影响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