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是在不断的调整中逐步向前发展的。然而,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回顾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时,我们不得不说,我国产业结构虽经几次调整,但调整的效果 是有限的,产业结构调呈现出刚性反应状态,导致我国产业结构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循环状 况。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结构调整刚性反应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推动我国产业结构 在新世纪更快的优化和升级。 一、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的简单回顾及评价 要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必须对其回顾和评价。 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的简单回顾 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的形成,但与此同时,也埋下了 此后中国国民经济的总量与结构之间不断呈现为尖锐对立的致命隐患。中国经历的历次产业 结构调整其本质就是在此基础上的不断纠错的过程。 (1)第一次调整:纠正严重失衡的“农、轻、重”产业比例关系 1958年的“大跃进”,使我国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调:一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被严重削弱,一 些 农产品难以保障社会的基本生存要求,结构矛盾使社会经济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二是城市 工业过快发展,超过了当时城市扩张的速度极限,导致住房及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城市居 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三是基本建设战线过长,脱离了当时的资源供给能力。针对以上情况, 1961年,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发展、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了对产业结构的第一次大 调整。经过调整,使轻、重工业的比例有所改善。 (2)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由重工业化向“加工主导型”转换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鉴于当时我们认为“战争不可避免”的国际环境,中国工业化的 主要方向转为在“准备打仗”思想指导下的“三线建设”,使我国农、轻、重之比再次失调 :1975年农、轻、重之比由1965年的37.3∶32.3∶30.4变为28.2∶31.6∶40.2;第三产业发 展缓慢,出现了全国性的购物难、出行难和在外就餐难的现象。针对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状 况,从1979年开始,我国对产业结构进行了第二次全面调整。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调动农 民的积极性;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增加向基础产业的投入;发展第三产业等。经过5 年的调整,我国向重工业严重倾斜的结构基本得到纠正,农业生产全面跃升,第三产业有了 一定程度的发展。 (3)第三次调整:扭转产业结构“轻型化”趋向 1984~1988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严重倾斜:工业生产迅猛 发展;基础产业中的电力、石油、原材料制造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农业劳动生 产率水平低,出现了农副产品供应短缺的现象;社会消费需求热点迅速转向电视机、洗衣机 、冰箱、电扇等耐用消费品,产业结构出现了“轻型化”的趋向。在此情况下,1989年,国 家着手对产业结构进行第三次重大调整。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优先发展农业、基础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调整,产业结构中重大的比例关系趋向协调,产业结构“轻型化 ”的趋向被抑制。 (4)第四次调整:以主线带动发展 针对国际和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我国在制定十五计划时,确定了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必须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 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今后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 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次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之中,成效如何,我们拭目以 待。 2、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评价:刚性反应 如果加上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大的产业结构的主动调整。 我们必须对我国历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进行实证分析,以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1)产业结构构成情况 产业结构构成是从总体上评价一国产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先分析一下我 国的产业结构构成。 表1 中国三次产业构成表(单位:%) 三次产业占GDP 三次产业 比例(按当年价) 从业人员构成 时间 第一第二第三 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产业产业 产业产业产业 1952 50.520.928.6 83.5 7.4 9.1 1957 40.329.730.1 81.2 9.0 9.8 1962 39.431.329.3 82.1 7.9 9.9 1965 37.935.127.0 81.6 8.410.0 1970 35.240.524.3 80.810.2 9.0 1975 32.445.721.9 77.213.5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