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害道”是儒家学说吗?

作 者:

作者简介:
J1.61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课程方案实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建立具体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涉及两个层面:关键能力、品格与价值观.关键能力主要是用考试评价来完成,各个学科已经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因而关键能力的考试评价方案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而且有了一些专门的研究.[1]但是,对于价值观与品格的评价,则不能通过考试来完成,必须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具有各个学科皆有的共性,但更主要的属性必定与学科的性质相关,即通过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

      由于对品格与价值观的评价不同于关键能力的评价,所以有必要对品格和价值观研制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价值观与品格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构.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本路径是:第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数学核心素养中品格与价值观可能相关的若干要素,形成一个大概的框架;第二,设计问卷,选取数学教育领域各个层面群体的样本进行调查,收集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群体对品格与价值观认识的信息;第三,对数据作因子分析,提取数学教育品格与价值观的基本因素,从而建构品格与价值观的评价体系.

      一、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的蕴义

      (一)品格与价值观辨析

      品格教育是世界各国关注的共同问题.

      对品格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有不完全相同的观点.Glanzer认为,好品格就是知善、向善和行善,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好品格包括审慎、公正、坚韧、节制.[2]Wynne认为好品格包括知礼、求真、守纪、勤奋、清洁、利他.[3]Rivers强调品格教育应该包括智力美德,包括学术诚实、智力勇气、责任、谦卑等.[4]Bialik等人提出,品格包括六个要素:正念、好奇心、勇气、修复力、德行、领导力.[5]可以看到,有的把品格教育与道德教育等同看待,有的把品格和美德这两个术语作相互替换,有的将品格与价值观交融论述,因而品格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相对而言,对价值观的认识比较同一.简单地说,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价值观是对行为提供普遍指导和作为制定决策,或是对信念、行动进行评价……的参照点,是使人据此而采取行动的一些原则、基本信念、理想、标准或生活态度.[6]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价值、荣辱的标准.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二)要培养学生什么品格与价值观

      1.数学的学科特质与数学教育的价值

      对数学本质的描述,历代数学家有诸多诊断,对这些观点作进一步梳理,宏观上可以把数学的本质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数学的科学特质和文化特质.[6]数学的科学特质表现为除了有科学的本性外还具有数学本身的特性,数学本身特性可以用几个关键词刻画:抽象、逻辑、结构、模式、数据、直觉.事实上,从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数学哲学流派的各自追求,可以看到都是围绕这些关键词开展的.逻辑主义,把数学与逻辑等价看待,认为数学可以归结为逻辑;直觉主义否认超经验的数学对象存在,强调数学对象的可构造性,而这种构造源于非逻辑思维占主要成分的数学直觉;形式主义追求形式化的数学;布尔巴基学派认为结构化是数学的归宿.数学的文化特质指数学的文化元素表现出来的特别性质.数学既是科学又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数学信念、数学价值观和数学审美等多种要素.

      关于数学教育的价值,欧内斯特(Ernest)从教育观念层面将数学教育分为五种类型:严格训导派、技术实用主义、旧人文主义、进步教育派、大众教育派.[7]这些派别在认识论、课程观、教学观、教育目标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概括各家观点,对数学教育的价值采用并集方式列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训练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工具,领悟数学精神,传承数学文化.[8]

      从数学学科特质、文化特质,数学教育的价值三个方面梳理,可以看到在数学学科领域与品格与价值观高度相关的概念有抽象、直觉、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数学信念、数学价值观和数学审美.这些概念是构建品格与价值观评价指标的依据之一.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相关描述

      以林崇德为首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框架.[9]林崇德对这18个素养的内涵及主要表现作了描述.下面是几个与数学核心素养联系比较紧密的素养:①审美情趣;②理性思维;③批判质疑;④勇于探究;⑤乐学善学;⑥勤于反思;⑦健全人格.

      这些素养,是我们设计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的依据之二

      3.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评价的建议部分,在评价原则中专门列了一条“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对此作了细致的解释.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最终形成科学精神的必要条件.在日常评价中应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目标.在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中,应关注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善于交流、集中精力、坚毅执著、严谨求实等.[10]因此,学习态度应当作为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中的一个指标,属于品格与价值观范畴.事实上,“态度”是各种学习评价共同关注的因素.布卢姆和威尔逊目标分类中在情意部分都有关于“态度”的指标.在布卢姆体系中,A2愿意接受、B2愿意的反应、C1价值的接受、C2对某一价值的偏好、C3信奉、D2价值体系的组织.这些要素与品格、价值观都有关系.在威尔逊体系中,在指标“E兴趣和态度”下面的三级指标就是品格与价值观的内容.[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