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024(2022)04-0027-14 教育学知识生产不仅是教育品质的精神引领,还是一个文化大国的教育工作者思想原创力和勤劳奋发的集中表现。优秀教育学知识的不断涌现并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掌握,保障着一个国家教育的自觉与自为。站立于时代的当口,回望我国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历史经验,从而总结其重要特征,并为未来的教育学知识生产提供启示,是当代教育学人的重要使命。在学术事业空前繁荣的当下,我们已然拥有更多条件与机遇开展这项工作。然而,教育学知识生产的隐喻特征则还少有洞察和阐发。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教育学知识基本上都具有鲜明的隐喻特征。基于隐喻建构教育学知识,则蕴含着丰富的可能性。运用“隐喻”这一透镜进一步折射出我国教育学知识生产的更多深层机理,则是更加可为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教育学知识生产的时代挑战与呼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为揭示教育规律、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教学实践发展、提升师资水平均作出了卓著贡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提出了新的时代性挑战与课题。 (一)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学知识积累为教育学科的分化与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知识力量,然而当前教育学不少分支学科发展也都在深度开展对各种学科危机的反思,探讨在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因而,更具总体性的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考量就是必要的。开展这种考量的方法论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重要教育学知识生产成果的历史追思与类型考察,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与实践发展谨慎重构。例如,教育“主体”学说是我国教育领域伴随改革开放起始与进程的一项重要知识传统。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共识和共同话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揭示规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一条思想主线。从这一思想传统入手,继承并继续激活更为深沉的积淀有助于为新时代教育学知识创新发展提供启示。 (二)现实问题解决的需要 如今,在“双减”政策高位出台并积极落实的背景下,如何持续性地消解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正是当下我国教育学知识生产面对的新课题。题海战术、机械灌输等教学方式造成的学生片面发展无疑是一直以来教育改革的矫治对象。当然,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则是备受瞩目的治理焦点,具体体现在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方面。为解决此类问题,政策、管理、课程教学、教师教育等都贡献了必不可少的视角和方案,然而学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者中从事最多、研究传统深厚的一种视角,却长期缺位。事实上,当前的诸种关键教育问题在深层上都离不开学科教育,学科教育应该被作为一种教育问题分析与知识生产的背景,展现独特的视角优势。 分科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现实,在各个学科之间穿梭则是中小学师生家长的日常工作。教师教育体系中,分学科的教师培养也是一大基本实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会对个别学科“情有独钟”,产生“偏科”,在高中时则会面临“选科”的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轨迹。个别学科被学生普遍“弃选”甚至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些教育问题也鲜明地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教育中。校外培训也体现了具体的学科特色,一些“高利害”的学科历来是培训的热门。现代教育中“林立”的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形成学生负担问题并难以解除的现实原因。因而,“学科教育”亟待一种恰当的理论观照。 (三)文化自觉自信的需要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教育大国,学科教育也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我们的学科教育思想应该更多地体现本土特色,彰显中国道路和中国自信。学科教育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或领域,全面引介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范式存在基本的必要性。学科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也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对学科教育中的复杂心理现象一般是缺少分辨力的,在这个方面,学科教育学者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批学科教育心理学体系和成果的确立就是这些贡献的反映。② 然而,如果学科教育停留至此,则容易物极必反。由于学科教育学习心理学的程度总是有限且局限于心理学特定领域(如局限于认知主义),所以这种心理学一旦占据所有视角,则未免使学科教育滑向功利和操作主义,从而助长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学科教育要实现新的发展,应将目光投向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广义的人文社会科学寻找理论资源和养料。这些都需要教育学知识生产的整体思考与观照。 (四)学位论文规范的需要 我国当下的教育学知识生产的诸多机遇与挑战是教育学从业者空前增多,以及教育学知识生产机会空前繁荣。今年,在全国考研热的背景下,虽然教育学考研分数线达到了前所未有之高,但是录取人数仍创新高。全国范围内,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与专业型的教育硕士论文每年“批量”生产,尤其是专业型的“学科教育”类的教育硕士。虽然具体到了学科教学层面,但是不能说与教育学知识生产无关。甚至攻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毕业生已然占据我国教育学(类)研究生的大多数。他们在备考、攻读、撰写学位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系列过程中,如何体验、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教育学知识生产,不仅考验着教育学知识生产本身的生命力,还影响着教育学知识生产的未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