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党视域中的百年政党

作 者:
陈崎 

作者简介:
陈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党龄超过一百年且至今仍活跃在各国政坛的政党是全球政党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对其进行总体考察和分析,能够为同样身为百年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供建设和执政等方面的经验和借鉴。本文在学术界多年来积累的理论成果、研究方法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全球百年政党的基本面貌进行了概括,对它们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并对它们当前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9 期

字号: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党龄超过一百年且至今仍活跃在各国政坛的政党,为表述方便,将其统称为“百年政党”。百年政党是全球政党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众所周知,政党的萌芽早在17世纪就已在英国出现,此后从西方扩展到东方,适应不同的国情,在不同的政治文化土壤上融入乃至创造出不同的制度框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政治现象。时至今日,政党政治已经成为全球政治的通则,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政党政治,由政党执掌国家权力,推动政治制度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运作。在3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政党自身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它们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努力调整、拓宽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积极改进、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大多数政党未能成功地实现上述变革和转型,因而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存续下来且仍具影响力的百年政党如凤毛麟角。在中国共产党跻身百年政党行列之际,梳理全球百年政党的基本情况,总结它们长期存在和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政党政治一般规律的认识,而且能够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提供借鉴。

      一、考察全球百年政党的方法论基础和技术前提

      考察百年政党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早期政党与政治派系和政治社团的界限十分模糊。如何弄清这些政党诞生的确切时间不但令当时的政治家和学者倍感困惑,而且给今天对其进行回溯性研究带来了困难。其次,全球政党的发展演变并不是平稳的、直线式的,两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金融风暴等重大历史事件造成了世界政党演变的几个动荡期,这期间各类政党分化组合的情况更为复杂,加大了理清百年政党发展轨迹的难度。第三,支撑对百年政党进行跨地域、跨时间的综合性研究的实证材料较为匮乏。各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不成体系,即便是在政党研究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只是集中在19世纪后期以来几个西方大国的主要政党之上,对于其他时间段西方小国、小党的研究尚且不足,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政党的情况更是知之甚少。

      中外学者对政党理论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为克服上述困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我国,由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牢牢把握住了政党的阶级性和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两个基本点,政界、学界对各国政党的考察和分析从一开始就拥有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党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在建设和执政方面的经验,以及揭示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本质。改革开放后,我国以日益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全球政党,充分吸收和借鉴它们在夯实阶级基础、拓展意识形态、完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执掌国家政权、构建政党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执政规律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的需要相适应,我国的政党理论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西方国家,自二战结束后,学者们在政党理论研究中逐渐超越过去单个国家和少数个案的狭隘视野,开始尝试构建覆盖多国乃至全球政党的理论框架。1951年法国学者迪维尔热(Maurice Duverger)的《政党概论》一书问世,对早期的“精英型政党”和现代的“群众型政党”进行了区分,为理清政党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提供了线索。20世纪60年代,以李普塞特(Seymour M.Lipset)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政党的社会基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使政党变革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1976年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的《政党与政党体制》出版,该书提出的政党体制分类方法跨出了西方国家的界限,试图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体制也纳入其中。20世纪80年代后,帕尼比昂科(Angelo Panebianco)、贝梅(Klaus von Beyme)等人对政党的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的研究,为追溯政党的源流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具。进入90年代,卡茨(Richard Katz)、梅尔(Peter Mair)、布隆代尔(Jean Blondel)等人把目光转向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不仅实现了政党研究领域的全覆盖,而且为解决政党定义以及政党与其他政治组织的区别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全球政党的实证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为考察百年政党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学者对国外政党的国别研究和个案研究已经覆盖了多数国家的大部分政党。1986年出版了熊复主编的《世界政党辞典》,收入与政党有关的条目2 700多条,涉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个政党。①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主持编写的《当代国外政党概览》出版,指出全球共有5 000多个政党,并从中选择了近300个重要的政党进行了介绍,提供了大量极富参考价值的材料。②西方学者对政党的跨国实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也有了显著进展,1980年出版的《政党:一个跨国调查》和1992年出版的《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组织数据手册1960-1990年》是较早的代表性成果,前者的考察范围涵盖了53个国家的158个政党,后者则以12个欧美国家的79个政党和3个跨国政党组织为考察对象。政党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在这一时期问世,如1980年出版的《世界政党》和1983年出版的《世界政治制度和政党百科全书》。90年代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对政党的跨国实证研究有了质的飞跃,新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③上述的《世界政党》和《世界政治制度和政党百科全书》两本百科全书在其最新版本中,也将收入政党的数目增加到了2 500—3 000个之多。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