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  

作者简介:
宣小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审,北京 100872;檀慧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师,北京 100875;曹宇新,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202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紧跟学术前沿与时代步伐,转载论文来源广泛、栏目丰富,源杂志转载量较高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以师范院校为主,高等学校仍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奋斗历程与经验、实证取向与实践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评价改革、技术与教育双向赋能的突破与反思等十二个热点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教育研究、教育学学科范式的创新研究、中国特色教育政策与法律体系研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等九个问题将会是教育学研究未来一年关注的重点。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4 期

字号:

      一、2021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202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紧跟学术前沿与时代步伐,转载论文来源广泛、栏目丰富、专题聚焦热点。

      (一)栏目设置及论文分布

      202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设置专栏、专题18个,转载论文225篇。主要栏目有:教育基本理论(29篇)、教育改革与发展(19篇)、教育政策与法律(16篇)、教育与经济(13篇)、教育科研(11篇)、德育研究(6篇)、特殊教育(2篇)、课程与教学(20篇)、教育技术(20篇)、教师教育(18篇)、教育史研究(22篇)、比较教育(26篇)、综述(2篇)、专题(21篇)。

      (二)源杂志全文转载量排名

      202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的文章来源广泛。在被全文转载的文章中,其源杂志转载量较高的依次为《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以下选取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转载数量5篇以上的前八名期刊进行排序。(见表1)

      (三)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

      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来看,高等学校处于绝对主体地位。202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的文章总计225篇,其中214篇文章的作者来自高等学校,比例达95.1%,较2020年占比略有下降;有4.9%的文章作者来自科研院所,较2020年占比有所上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均有文章收入202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文章第一作者所属高等学校仍以师范院校为主。华东师范大学居榜首,北京师范大学列第二,华中师范大学列第三。在此选取转载3篇文章以上的前十名单位进行排序。(见表2)

      

      

      

      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奋斗历程与经验研究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百年来,在扎根中国大地中艰难曲折地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治理制度,各级各类教育种类完备齐全的教育体系;[1]发展淬炼出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飞跃性发展,最大限度实现了教育公平,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发展的百年历程,其根本经验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的重要经验和原则。[2]一方面,要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充分体现党管教育的责任与担当,包括以保障教育公平为办学追求,以推动教育发展为基本方向,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根本任务的多重价值体现。[3]另一方面,要在教育领域中紧紧抓住党的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教育问题。[4]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建立在党对教育性质的认识基础上,有机地包含了教育的任务、路径和性质,对应和遵循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逻辑主线,[5]以人民性作为价值轴心与根本性质[6]。办好新时代教育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服务”,突出“五育并举”。[7]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教育公平为首要价值追求,推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将教育公平作为各项教育政策的首要价值追求。通过建立一系列教育政策与法律,形成消除教育不公平的制度规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公平之路,[8]为今后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提供了制度依据和经验借鉴[9]。与此同时,坚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通过多年的探索调试与渐进变革,逐步构建了我国劳动教育的完整政策内容体系,确立了培养劳动素养的政策目标,形成了多方联动的政策实践向度。[10]

      (二)实证取向与实践取向的教育学理论研究

      教育学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教育实证研究的蓬勃发展及其所呈现的不足与问题,引发了学者对实证研究与经验研究两种不同范式的反思;二是从实践取向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探讨。

      随着教育改革、决策对客观事实证据的重视以及大数据等教育实践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11]我国教育实证研究方兴未艾,突出体现在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广泛使用[12]。一方面,实证研究自身的规范性要求提升了学术研究期刊的收录标准,促使提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学术表达的规范性。[13]另一方面,教育实证研究仍存在较多问题,需持审慎的态度。尚存在教育研究方法运用被实证主义“捆绑”的现象;[14]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的泛化使用,经验研究方法的窄化定义,混合研究方法的简单叠加等现实问题[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