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19X(2021)03-0082-08 DOI:10.19618/j.cnki.issn2096-319x.2021.03.010 教师的专业性,意味着教师身份和行为的特殊性,也是对教师行为的规范和规定。这种规定体现为:一是如何才能成为教师;二是教师如何行为。不同的教师专业观产生不同的发展认同和自我定位;同样,不同的教师行为和自我认同背后反映着不同的教师专业观。如是,教师专业之观念就非常重要。这显然是一种要求,要求我们剖析不同的教师专业观,分析其专业发展要求,并在不同观念的对照中认识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师。 一、社会分工与现代教师专业的兴起 最初的教师如孔子、苏格拉底,并不能看作从事专门职业的人。那时,对教师的要求并非是一个职业合格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因为教师并非是一个为了谋生的职业,而是体现了一种理性的精神志向。这时的教师不是职业意义上的教师,他们并不属于某个职能部门,也不接受某种职业规范性的训练。对于他们而言,精神自由和独立、与学生一起追求真知似乎才是教育常态。 西方古典时期崇尚博雅教育。这种教育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对,是非职业的理性理智的教育。在古希腊时期,“三科四学”或“七艺”的教育基本与职业训练毫无关系。古罗马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德行和雄辩术,依然继承的是一种理智和人文的传统。这一时期盛行的一些思想流派,如斯多葛学派、西塞罗主义等开办的“学园”,其教育在于教人过一种美善的生活。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就是如何追寻美好生活的智慧。因此,精于古典哲学和历史的学者阿多认为,这一时期没有哲学教授之说,古典的智慧就是生活的智慧。[1]中世纪所开办的各种学校,如圣童学校、教会学校、主教学校等也不是职业性教育机构,所传授的知识致力于人文、理性和宗教教化,教师主要服务于神圣的宗教性使命:灵魂教化和宗教崇拜。中世纪大学是一个类似于教会的机构,进行古典文科、经院哲学、圣经经典和拉丁语的教育,教师并非为了学生的职业而教,而是为了完成宗教和学术使命。这里盛行的依然是博雅教育的理想。所谓教师,特指那些引导人如何思考、如何追寻美好生活和参与公共事务的人。这些人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理性和真理追求的纯粹性以及人性和灵魂的光辉。“教师”对于他们而言是神圣的使命、理想与信仰。 中国古代教师表达了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高尚形象,是学高与身正统一的典范。以成己来成人,教人实践一种仁德和美好的生活。在这里,教师往往是人生意义上而非职业意义上的导师。孔子是这样的教师,其他一些伟大思想家也是这样的教师。成为教师就是成为德才兼优的人。最初的教师是独立的,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最重要的是,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信仰,而不把自己的精神局限于种种功利性的事务之中。这时的教师评价集中于德行和思想上,他们的行为是对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身份的表达和表现。 可以看出,中西教师最初都体现出这些特点:第一,一种精神理想和人格存在;第二,非功利化的行为;第三,以道德教化和人文教育为主。这些特点都区别于现代职业体系中对教师的要求。这时并未出现职业培训和社会分工意义上的教师,也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教师专业的概念。 现代社会分工体系的出现改变了这种观念。人们认为,社会分工协作和管理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社会分工论”认为,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更能使个体对本职业具有情感和价值认同,能够形成一种职业规范,从而产生联结、系统作用。分工能够推动职业的专门化,提高效能,发展认同和依恋,从而克服由于商业冲击所带来的松散和不稳定。这一理论促使学者们探究职业规范、专业功能,发现不同职业的不同贡献和价值。以此,根据职业的贡献度、效能和技能化程度将职业分为不同层级,即专业、半专业、技术、半技术、无技术等。其中,专业的贡献和重要性最大,无专业、无技术的职业贡献最小。相应地,社会薪酬根据专业的程度依次分配。所谓专业,就意味着较高的心智活动、技能训练以及重大的社会责任。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的观念,传统行业如医生、律师等是专业,它们具有专业的特质。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十大专业特质:一是专门化知识体系;二是严格筛选;三是长期训练;四是专业自主权;五是中立的客观判断;六是利他导向的服务态度;七是不断的专业成长;八是专业协会;九是证照制度;十是伦理信条。[2] 现代专业在这里意味着一种严格的行业标准和一种通用型的普遍法则。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标准,意指必须具有高效规范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伦理态度,意指一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能够更好地服务其工作对象,具备责任感和热情;三是制度保障,意指接受严格准入制度、资格制度和发展制度;四是专业自主,意指具备专业自主权、拥有专业协会,能够独立地进行专业行为。据此,教师常常被誉为半专业、半技术类行为,因为教师并不能像医生和律师那样有具体的操作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常常因为不确定性、更具经验性而被视为非专业或不专业。 社会分工体系要求将教师纳入现代专业体系之中,使其像医生、律师那样具有严格的标准、专业训练和专业培训教育。于是,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师发展就肇始于现代分工体系中,现代职业意义上的教师由此产生。这里,教师认同发生了三种变化:一是身份确认,由重视个人转向重视群体,即教师是作为组织或群体的成员;二是素养确认,由经验、德行转向技能、模式;三是评价确认,由自我认识走向行业标准。为了高效能的社会贡献,专业必须注重技能和可操作性,教师是掌握一系列通用教学技能和方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