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立心,为民族铸魂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建辉,《求是》杂志社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理论。

原文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文艺的崇高价值追求在于为人民立心、为民族铸魂。百年文艺的这一崇高价值追求,孕育于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确立于最初的党纲,成熟于毛泽东《讲话》。这一崇高价值追求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后实现了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相结合,在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发表《祝词》之后实现了和新时期现代化进程的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人民立心、为民族铸魂的百年文艺价值追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字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正是一个梳理盘点的庄严时刻。三年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概括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①深刻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崇高价值追求。这个崇高价值追求,既有器物物质方面的体现,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集结在党旗下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在中华大地铺展开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发展的壮阔图景。他们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业中吹响文艺号角,“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人民立心,为民族铸魂,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树立起崇高价值的大纛与丰碑。

       一、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胞胎

       俄国十月革命后不到四年,五四运动后两年多,中国共产党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主义”如一束穿云破雾的强光,使当时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通往光明未来的路,他们开始觉察到改造旧中国的力量——来自人民的力量,来自革命的力量。现代中国语境中的“革命”一词,译自日语“kakumei”,是英文“revolution”的对应词,表示“人民自下而上推翻现存统治形式的行为”。这与我国古典传统的“革命”(比如“汤武革命”、农民起义等)寓意“反对统治者的起义是行使天命”“革命归根结底包含着自上而起的政治关系变革”相比,无疑是一次重大思想突破。②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的中国社会而言,“革命”实际既意味着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意味着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于是,反帝反封建成为那时“革命”的主要内涵。李大钊在庆祝十月革命的演说《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中说,我们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是为打败世界的军国主义庆祝;③我们应该为民主主义把帝制打倒、社会主义把军国主义打倒而庆祝。④这两个演说,都鲜明地体现着“革命”的两个意义维度。

       可以说,十月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情绪,正契合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需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胞胎的五四运动,其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诉求,就是受到了十月革命的直接而广泛的鼓舞。“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⑤他们热情、积极地参与五四运动,并发挥了相当的领导作用。

       与五四运动相伴随的是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其“在不多几年的时间内,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这是它符合时代历史要求的结果”。⑥“五四新文学以其浸透了现代民主主义思想的新主题,代替了各种旧主题:以农民、工人、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中达官贵人等最常见的主人公。即使历来文学中常有的争取婚姻自由的主题,在五四新文学中也具有新的时代特色,贯穿了个性解放的新思想;而且,这种个性解放往往又同民族解放、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结合在一起。因此五四新文学在思想上不但和维护封建制度的旧文学形成对立,同时也远远高出于封建时代具有民主倾向的文学以及近代一般的资产阶级文学。这样一种坚决反封建而又充满民族觉醒精神的文学,也就必然要以社会主义为其发展方向”。⑦

       应该说,五四文学革命的成绩的取得是与外国文学的大量译介,特别是对俄国进步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分不开的。当时,鲁迅、瞿秋白、沈雁冰、郑振铎、郭沫若等进步知识分子都是比较活跃的译介者。他们不仅从俄国十月革命看到中华民族解放的希望,而且从俄国文学作品中看见“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明白了“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⑧瞿秋白1920年3月16日在为《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写的序中指出:“俄罗斯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却已似极一时之盛。何以故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赤色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生出极大的变动,掀天动地,使全世界的思想都受他的影响。大家要追溯他的远因,考察他的文化,所以不知不觉全世界的视线都集于俄国,都集于俄国的文学;而在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里,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里开辟一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来讨论研究俄国。于是俄国文学就成了中国文学家的目标。”⑨

       十月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题,是中国人民发出的时代呐喊,也是中华民族发出的深沉呼吁。毛泽东在其著作中多次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称“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代表着“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1)的鲁迅先生,在1918年至1921年间创作了其小说集《呐喊》中的大部分作品(包括《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等)。鲁迅先生在弃医从文时所主张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了,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2)这实际是当时不少进步知识分子的一个共同认知。五四文学革命聚焦“立人”——反封,聚焦“爱国”——反帝,初步形成了为人民而艺术、为民族而艺术的鲜明倾向和为人民立心、为民族铸魂的崇高价值追求,成为那个崭新时代的报春“第一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