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21)02-0016-17 政治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任何一个昌明、繁荣的国家与社会,都不可缺少科学政治学理论的支撑与引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实现了人类政治学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从此扑朔迷离的政治现象得到了科学的阐释,并在指导实践的进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的政治实际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财富。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程 古今中外的历史进程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必然是学术繁荣、理论创新的时代。适应现实的需要,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尽管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有诸多因素发挥作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具有真理光芒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满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其鲜明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与开放性特质,为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提供了特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之所以能够在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时代化和中国化,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列强的宰割和蹂躏,人民受“三座大山”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改变这种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然均未能如愿。内忧外患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学说,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在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开展武装斗争的理论、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政体理论、多党合作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国家职能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监督的思想、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党的建设理论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等一系列政治学说,在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破天荒地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伟大战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系统总结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中国化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变化发展的内外条件,展开了集成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探索历程,以高度的理论创新自觉回答了一系列前人所未曾遇到或没有给出确定答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澄清了一些可能对改革事业造成阻碍的重大疑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确立了总依据;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重释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与方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稳定压倒一切、“三步走”等重要命题,引领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突破思想桎梏和体制束缚,迈向持续深化的新阶段,谱写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新篇章,为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工具,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0世纪9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得中国在国家安全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维护国家主权以及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很多领导干部醉心于经济建设和日常事务,出现“政治冷淡主义、政治虚无主义等现象”②,以及政治观点错误、政治立场缺失、政治纪律松弛、政治敏锐性下降、政治鉴别能力偏差等严重问题,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③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本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等科学论断,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创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领域;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根据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具体分析了新时期社会结构与阶级阶层结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提出了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的思想。在新时期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的总体规划中,通过坚持立场、原理与创新视角、思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在深化改革阶段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