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美国的大卫·奥斯本和泰德·盖布勒出版了一本书,叫做《重塑政府》。这本书一出版,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克林顿总统一上台,就把此书奉为治国宝典,大加推崇。《重塑政府》这本书提出了构建企业家政府的十大主张,反映出西方国家在后工业社会试图探索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努力,它预示着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已不适应于服务、知识、信息处于关键地位的后工业社会的行政管理。同时它也把1979年发端于英国的以“市场模式”为特征的西方行政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新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涌现,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相联系,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使政府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行政权在扩张,立法、司法权相对在萎缩,这是战后西方国家政府机构人员增加,财政开支加大的重要原因。西方国家在70年代末掀起的“市场模式”行政改革,就是想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调节功能,减少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扼制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大政府”的趋势。同时把市场机制直接引入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中来,并从组织结构、机制运作、决策体制、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运用,使传统的政府管理发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纵观西方国家“市场模式”行政改革,大体可归纳出以下特征: 一是通过对组织机构的调整,力争实现廉价小政府的目标。为了有效控制政府机构急剧膨胀、费用增加等问题,西方一些国家首先从组织机构上进行了调整。其主要做法是将原有的政府机构分解,在部、委下面设立若干执行局,或建立独立核算中心,实行首席执行官负责制,以与政府签定合同的方式,实行自主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并对执行局内部的人事、财务等有较大的独立自主权,从而使执行局具有了企业精神,而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政府机关,这样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开支,提高了效率。在英国,现已设立近百个执行局,从1979年至1987年精简中央政府工作人员14万人,裁员比例达18%。 二是把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工作之中,提高政府的整体管理水平。按照西方国家习惯,公共行政是由政府垄断的,但在“市场模式”的行政改革中,西方一些国家率先打破这个传统,把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工作中来。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外部市场,将政府的某些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出售,交由企业或私人管理,如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英美一些国家将医疗服务、学校教育等服务项目,通过地区相关部门与医院、学校签定合同,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具体政策实施管理;积极鼓励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展开竞争,在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管理费用。 三是通过对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引进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管理方法,从而使公务员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其潜能。美国从1987年起对传统的公务员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就包括了诸如建立高级行政系列、实行功绩奖励制度以及打破编制、录用、待遇等传统的一些做法,建立起以目标管理、绩效评估为核心的新的管理制度。再如加拿大从1989年起开始实行“公务2000年计划”,其目的就是:第一,要造就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公正的、对公众服务充满使命感的公务员队伍;第二,要使政府认识到它的雇员是有价值和发展潜力的财富,尽最大努力,进一步开发人才;第三,要尽可能放权于一线雇员和管理者;第四,要建立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咨询性环境,为不同的组织机构提供机会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四是把管理变为服务,树立“顾客至上”的新观念。西方一些国家近年来由于受到公共行政中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经历着一种新的变化。许多人主张,政府中的文官应像私人企业中的经理,公共行政的运作可以划分各种不同的业务,公众则是他们的顾客。政府官员在履行自己的义务时,应像私人企业的经理对待他的客户一样,热心为公众服务。在这一新观念下,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市场模式”行政改革中,注重政府形象的塑造,尽量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