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20)06-0032-06 系统梳理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进程,知道中国今天经济发展的成就是经历怎样的奋斗过程而来,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能够为正在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史实的支持。从新中国70年的发展事实来看,其显著地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各个发展阶段来看,不仅存在着指导思想的不同,而且还存在着发展方式、方法的不同。因此,通过分析、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史,既可以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又可以指导未来的政策制定与发展规划。 一、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据此,我们可以将新中国70余年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即站起来时代)、1978-2012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即富起来时代)和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即强起来时代)[1](P8)。尽管中国经济发展三个阶段跌宕起伏,但总体上是前进的、发展的,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多年遭受战争之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建设、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使当初建立起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1978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但回到当时的背景下也应该看作当时没有经验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试验。针对逐步暴露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在那个并不富裕的时代,原子弹上天,南京长江大桥建成,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建成,应该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巨大的,中国人民也因此而真正地站起来了。当然,若没有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冲击,1949-1978年我国应该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成就。 1978年底,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经过一个时期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明确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中国人民进入了富起来的时代。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同时启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启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从总体上说,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前30年为探索过程,后40年为创立、发展并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分析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差异时,必须明确几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共同点:第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都是不变的;第二,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初心都是不变的;第三,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初心都是不变的;第四,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初心都是不变的。在此前提下,分析三个具体阶段不同的重要经济特征,可以将这三个阶段分别称之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 二、新中国各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制不同 学术界经常笼统地将1949-1978年称之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渡时期①。在过渡时期,虽然自然经济占社会经济的主体地位,但市场的成分与市场的作用却是对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的。个体农民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基于经济人本性而表现出了积极发展的强劲动力,因而,在历经了自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最猛烈的、长达12年的战火之后,终于在1952年、1953年实现国民经济恢复,中国许多产品的产量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过渡时期的经济体制很难定性为哪一种经济体制,实际上,这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属于很难界定的混合经济体制。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从投入到产出、从要素配置到产品分配都是由政府计划来安排的,因此,社会全面排斥市场,并用计划全面替代市场。这样做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率遭遇极大损失。相关研究表明[2](PP276-278),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间,农业部门的净产出增长率高于总投入增长率,但二者相差只有0.592个百分点,这说明虽然农业的产出大于投入而具有一定的效益,但这个投入产出的效益则是十分低下的。而同时期工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是:净产出年均增长速度低于总投入年均增长速度,二者相差0.7293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多数年份里工业部门的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来推动的,属于典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而同时期整个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效益比平均数为1.40∶1,这说明整体国民经济的效益都是很低的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