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城市社会结构的特征

作 者:
颜信 

作者简介:
颜信,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城市史研究

内容提要:

城市是一种重要的聚落形态与社会实体,其本质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其社会结构则呈现开放性、复杂性与变动性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聚居,加快了流域沿岸区域城市间人口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促使社会结构呈现开放性的特征。以长江为纽带的航运交通使长江流域沿岸各城市的经济功能日趋完善,商业人士在城市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人口构成、职业分工的多样性和不同阶层人群组织的出现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城市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自诞生以后常被认为是权力、财富和社会复杂化的象征,进而逐渐成为政治与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扮演着社会互动与认同的角色,也是新文化生长与广泛扩散的土壤。①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完善。所谓城市社会结构,是指城市社会各要素之间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内容涉及阶级、职业团体、经济结构、人口等。稳定而相互间联系的城市内部结构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遭受战乱破坏,而长江流域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由此带动了长江流域城市的兴起。这一时期长江干流与支流区域兴起了建康、京口、江夏、武昌、成都、襄阳等城市。人口城市化、城市功能实用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等早期城市的基本特征构成了古代中国城市的独有特质。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城市社会结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城市发展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发展与城市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动因。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城市的各方面问题,学界前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②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时期城市的各方面进行了探讨,有着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但是,有针对性地对长江流域城市社会结构特征的探讨则鲜有涉及,本文拟对这方面问题做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 城市社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

       中国古代城市社会结构往往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其主要表征为城市间人口流动量小,且流动方式单一。城市内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差,同一阶层和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也十分少,从总体上来看,城市表现出来的社会流动性非常有限。但是长江流域沿线城市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有所不同,长江作为南方地区水上交通大动脉,长江干流及支流形成的水路交通网络则成为人口流动的便捷条件,带动了流域沿线人口的快速流动,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快速聚居。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北方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城市社会结构也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魏晋以来,随着黄河流域人口的大量南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则呈快速发展之势。③因这一时期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交通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与完善,长江沿线各种船只穿梭来往,各类从事于水上工作的劳力者、南北商贾、北方流民、官员和百姓等,他们利用便捷的水路航道,往来于长江流域沿岸城市之间,由此形成的人流与物流,带动了长江流域沿线城市之间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人口流转,也带来了流域沿岸城市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文化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革。由于长江流域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城市在这一时期大量兴起,改变并打破了此前城市封闭而孤立发展的格局,城市的空间范围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长江流域城市社会结构呈现全新的历史特征。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等级身份结构。这一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④由于这一时期大量人口的流动,城市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不同的等级身份,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如从事商业贸易的商贾、从周边迁入的流动人口、饱受战乱之苦从北方等地迁入的流民等。不同阶层人群的流动,改变了长江流域城市人口结构,丰富的人口来源体现了长江城市的开放性特征。从流域城市人口结构看,主要有:官僚贵族及其家眷、府吏,商人,手工业者,僧尼及其依附农民等。他们是城市中一个庞大而极其复杂的社会群体,主体是与长江运输贸易相关的劳动者。就阶级构成情况看,长江流域城市中的上层阶级主要包括官僚贵族、豪强世族、富商巨贾、士绅文人等城市的统治阶层和社会上层人士;下层阶级主要包括中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从事劳动的人员、城市中的无业游民等。各社会阶层与阶级,包括贵族、官吏、手工业者、商贾、僧侣、奴婢、劳力工人等共同生活于长江流域城市中,从而形成一种结构复杂但又带有明显开放性特征的社会结构,这样的城市社会结构与古代传统城市的社会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充分展现出自身独有的特征。

       与北方中原地区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的环境不同,这一时期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较为稳定,持续不断的社会开放推动了城市经济走向活跃。⑤这一时期长江流域地区成为当时南方发展的重心,流域沿线的城市经济走向活跃,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结构。从流域城市兴起来看,大多数城市经济发展良好,城市商业活动频繁,城市居民的主体则是工商业者和劳动者。流域各城市中,工商业者人数众多,无论是处于统治阶级的豪族、富人还是处于被统治阶级的庶族,他们大都有从事商业贸易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商业人群中的中小商业者更是当时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群体。由于他们缺乏大量的资金,经营规模较小,主要从事的是一些价值不高的日常性生产生活商品的生产和贩卖,经营的方式多样化,有的在商业市场开设店面定点销售商品,有的则走街串巷进行商品的销售。城市中的劳动者群体主要包括搬运工人、马夫、船夫、手工业者等,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营资金,他们只能靠出卖劳力营生。城市中的手工作坊、酒肆、商店拥有大量的服务人员,他们受雇在各店铺中从事服务工作,通过出卖自己的服务从雇主处获得劳动报酬。城市中还有从事智力工作的劳动者,他们从事教书、算命、弹唱、代书等各种职业,谋取生活所需。城市中的这些人群社会地位较低,大多为庶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人口中的大多数。以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长江流域城市,其人口结构情况可以很好地展现他们生活的基本状态和社会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