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20)-108-09 黄佐(1490-1566),字才伯,别号希斋,又号太霞子,谥号“文裕”,世称“泰泉先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明中期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明史》有传,《明儒学案》设“泰泉学案”。曾祖黄泗,祖黄瑜,世称“双槐先生”,父黄畿,世称粤洲先生。正德五年(1510)乡试第一,嘉靖元年(1522)中进士,选庶吉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江西按察司佥事、广西督学、南京国子祭酒等职。其弟子黎民表在《行状》中称“(黄佐)通籍三十年,在朝仅数载”,①黄佐授徒讲学,著述宏富,学问文章俱佳,四库馆臣有很高的评价:“明人之中,学问最有根柢,文章衔华佩实,亦足以雄视一时。”②其主要著作有《乐典》《庸言》《泰泉集》《诗经通解》《乡礼》《广东通志》《广西通志》《广州府志》《六艺流别》《明音类选》《唐音类选》等。其中,《六艺流别》是由弟子根据黄佐的设想来编撰,并由黄佐最终删定的一部总集类选本。该选本独特之处在于将一百多种文体的源头溯源到《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认为它们都由六经衍变而来,区分文体演进的层级,揭示出文体之间的变异规律。每种文体设有序题,论述该文体的来源、特征、变化规律,并选出代表该文体的文章,从而构筑起以六经为纲领的文体谱系。《六艺流别》提出了与同时代其他文体学著作迥异的文体分类方式,展示出鲜明的文体学思想,包括文体本源论、文体发展论以及文体风格论等。《六艺流别》对文体变异运动的辩证认识,在明代文体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同时,黄佐“学以程朱为宗”,③《六艺流别》的文体学思想与黄佐的理学思想有密切联系。在阳明心学大行,士人在思想观念与文学创作上普遍离经叛道的明代中后期,《六艺流别》将文体纳入经学系统,强调文体的经学渊源,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目前对于黄佐《六艺流别》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尝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六艺流别》版本小考及其内容 据《岭南文献综录》,《六艺流别》现存两个版本: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欧大任刊本、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刊本。前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有藏,后者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④《广州大典》根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并注明原书版框高194毫米、宽133毫米。封面除标题外,印有“岭南黄泰泉先生彙纂”与“宝书楼藏板”字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300册根据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一年刻本影印。但经笔者调查发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与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六艺流别》均非明嘉靖四十一年本,而是清重刊本。前者据朱俊芳所作《六艺流别》书志可知,⑤关于后者,中山大学不同年代的《书目》记录不一,1982年版《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载:“《六艺流别》二十卷,(明)黄佐辑,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黄氏家刻本(有缺页,抄配),十八册(合订三册),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⑥2004年版载:“《六艺流别》二十卷,(明)黄佐辑,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欧大任刻本,周连宽题识。十八册,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双边。”⑦2014年版已有改动:“《六艺流别》二十卷,(明)黄佐辑,清康熙刻本,周连宽跋,十八册,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19.6*13cm。”⑧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志》载:“(《六艺流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300册收入,底本为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本,然谛审之下,中大所谓嘉靖本,实为此康熙二十六年本。”⑨加上2014年版最新中大图书馆《书目》的改动可知,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六艺流别》非嘉靖四十一年本。但笔者检索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二十六年本《六艺流别》,前有黄佐序,后有欧大任后序,且黄佐序后题“康熙丁卯秋玄孙逵卿、云孙铭重梓”字样,中大本并无两序,也无重梓字样,不知中大本与华南师大本是否同为清康熙二十六年本。⑩亦或是中大本被书贾删去前后序及重梓字样以充嘉靖原本之故。2014年版最新的中大图书馆《书目》仅录为“清康熙刻本”,或许正是出于谨慎考虑。 经考,《六艺流别》现存较多的版本为清康熙二十六年重刊本,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前有黄佐序,目录后有黄在素跋,正文未有欧大任后序,刊刻质量较好,保存信息完备,本文分析以华南师大藏本为底本为主。 《六艺流别》以六经为文体之源,一共论列148类文体(含有体无选文的附加文体),其中,“诗艺”26类、“书艺”55类、“礼艺”19类、“乐艺”15类、“春秋艺”22类、“易艺”11类,总计选文1768篇(首)。既然诸文体皆由六经发源,为何名为“六艺流别”而非“六经流别”?黄佐说:“圣人删述以垂世者,谓之经;后学传习以修辞者谓之艺。”(11)经是圣人为教化民众所作,艺则是民众下学上达、成圣成贤的教材。六艺本指“礼乐射御书数”,而黄佐以六艺为六经教材,侧重于学习者的主动性。《庸言·艺文论》:“射以卒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御繁,讲肆必及之,但不如礼乐之为用之急,尔迨孔子生于周末,王制不行,乃翼《周易》,作《春秋》,于是始以学文为艺矣。故《史记》述孔子之言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道合,《诗》以达意,《书》以指事,《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如舍六籍而求心学,固流于禅;然徒尚文艺,沉溺章句,心茫然无所得,是则玩物丧志而已。”(12)黄佐这段话也是《六艺流别》的编纂目的,即希望后学在以六艺为统的各类文体的学习中,由博返约,通经达道,突出了对六经的学习实践。 除了以六经为纲,董理文体发展的脉络谱系,黄佐还对每一种文体作序题。序题不仅是明人编纂总集的普遍方式,也是明代流行的文学批评形式。(13)《文心雕龙》从《辨骚》到《书记》论各种文体的原始流变,风格体制、功能等,已是序题的滥觞,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就对近六十种文体作序题,(14)而《六艺流别》有不少独特之处。它的序题在形式上高度统一,基本采取相同的叙述方式:先从字义训诂的角度解释文体,如“赋者何也,敷也,不歌而协韵,以敷布之也。(释赋)”(15)再叙述文体源流,如“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曰《尚书》,《尧》《舜》二典,本纪始于此矣。(释纪)”(16)最后是介绍选录文章的方式。第二,序题在介绍选文时,不仅选录该文体的代表文章,还有其他的选录方式:或录该文体的源头,如“是已今录四篇,乃后世舞杂剧说故事之所祖。(释舞篇)”(17)或录该文体的变体,如“故录五篇以尽训之变体。”(释训)(18)或出于补《文选》所遗以及蒐集散佚文献的角度录文,如“故今之所录诸作,皆《文选》所遗也。(释骚)”(19)“因录其逸者焉。(释义)”(20)第三,序题还交代选录标准,有时甚至明确说明某些文章不予选录,反映出黄佐在文学风格上的倾向,这一点第四节再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