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20)05-0045-06 事物的属性是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关系意味着认识事物属性、本质的一种抓手和途径。核心素养作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其落地生根的前提则应处理好知识与素养的关系。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议题,来自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理论之争,现实近源则关乎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关于“轻视知识”的争论,同时也是推进素养本位教育变革的世界性重大争论议题。①对于这一关系的不同理解与定位,不仅将影响对知识、素养内涵的把握,影响对素养落地生根策略的探究,而且会引发对其他教育关系的决断,如教育与知识[1-2],教师、儿童与课程[3-5]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知识与素养等相关问题嵌入关系之思的范畴内,以期对知识与素养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属性、特征深入探究。 一、知识与素养的实体性关系及其可能限度 知识与素养的实体性关系是以实体思维为基础,将知识、素养分别视为两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两者间表现为实体性关系。实体性成为理解知识、素养及其关系的思维方式,又是一种关于两者内涵及其关系的表达称谓。 (一)构成论及其可能限度 构成论旨在通过还原、分析和重构等视角把握整体。素养作为预期学习结果被还原为知识及其他构成性要素,具有强烈的可分解性、还原性等实体特征。知识与素养的关系成为两个实体间的构成论关系。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指出:“素养涵盖了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素养不只重视知识,也重视能力,更强调态度的重要性。”[6]蔡清田认为:“素养是指个体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因应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素养不只是知识,也不只是能力,更有态度的意涵。”[7]可见,构成论强调素养作为一个实体,需要以知识为基础、要素,或为条件,两者间是实体性的构成关系。这一系列基于构成论的理解中,其假设在于素养可以被静态性、结果性地还原为知识等相关实体性要素,这一假设甚至默许了相关构成要素间的叠加之和便意味素养本身。然而,一旦将素养视为一个独立于知识之外的实体,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便呈现为基于空间位次或时间顺序的先后实体性关系,这难免引发简化素养内涵的风险及其对两者关系机械性、线性化的误读。 (二)联系说及其可能限度 联系说是基于联系的视角看待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构成论的关系定位。这一联系源自对于忽视知识风险的担忧,指向了原则性的外在联系或表层性关联。如有学者指出:“素养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素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还有学者强调:“素养不是不要知识,也不是不要技能或能力,但是知识多不一定有素养,能力强也不一定有素养。教师不只是教学生学会读书(知识与技能),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事(能力),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素养)。”[9]从中不难发现,联系说虽增强了知识与素养的关联,“揭示出了事物间的相互依赖性和普遍联系性,但它们仍然带有构成论印记。特别明显地表明在实体主义观念上。他们强调的是实体之间的联系,或者可以说,它们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实体主义这一窠臼”[10]。也就是说,这里的联系依旧是两个实体间的静态、抽象的关联。如若脱离过程、实践与情境等生成性视域来看待两者的关联,两者的关系还仅为一种外在联系,是在根本性质固定不变、无涉的情况下来讨论,是以实体为依托的基础上来理解两者的关系。 (三)排斥论及其可能限度 排斥论强调知识与素养作为实体性的学习结果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对立、矛盾关系。其核心立场在于:发展素养应克服知识本位,以核心素养向知识本位宣战。教育变革应从知识走向素养,让位于素养。如有学者指出: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11]“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我们痛心疾首地承认,我们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名义向‘知识本位’宣战,但是‘知识本位’赢了。因为我们除了知识,没有提出更具体清晰的任何目标。今天,我们将以‘核心素养’向‘知识本位’宣战。”[12]显然,排斥论用对立、敌对的思维探讨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将素养发展的障碍、假想敌视为知识。两者间依旧是两个实体的关系,全然忽视了知识与素养的相互转化、动态生成。 综上所述,构成论、联系说与排斥论均是从两个实体的角度来言说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即实体性关系。实体性成为知识与素养关系之思的核心。知识与素养作为两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作为情境无涉、结果性的“物”(something)而存在。这一思维的背后是客观主义知识观、行为主义与表现主义素养观。两者的关系自然包括了某一实体与另一实体间的构成性、一般的联系或敌对、排斥的关系。两者的转化甚至异化为实体间的空间转变,却忽视了两者间在情境、实践的影响下动态的转化、生成的影响与价值。概言之,实体性关系的实质是从现成性、结果性等尺度理解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仅关注了两者之间静态性、机械性与抽象性,全然忽略了两者间内蕴的情境转化、实践建构等生成性品质。也就是说,实体论关系遮蔽了两者间的生成性、复杂性,是一种简化的、单向度的关系理解。对此,我们提倡应基于方法论自觉的视野理解两者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特征。 二、知识与素养的生成性关系及其特征 生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强调“不能再问‘是什么’,而只能问‘如何’‘怎样’了。追问‘如何’‘怎样’的思维方式,称之为生成论的思维方式”[13]。这一思维将过程、历史、情境、实践等引入话语之中,尝试对“如何是”展开延伸追问,强调存在及其关系的生成性。在这一思维方式视域下,知识与素养及其关系的实质并非是静态的实体或实体性关系,两者作为预期学习结果的一体两面,在过程、情境与实践中逐渐生成自身,进而两者呈现为生成关系。 (一)生成视野下的知识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