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20)03-0141-07 马克思之前,包括伊壁鸠鲁、黑格尔等在内的与马克思具有重要关联的个人从不同维度对“异化”概念进行过界说。马克思之后,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团体着眼于不同视角继续围绕“异化”概念衍生新意,于是以“异化”为中心形成了集时间性与空间性于一体的错综复杂的知识系统。其中,由于马克思的突破,“异化”更是跻身为认知、诊断、反思资本主义社会表象和本质的关键手段与工具,与内在矛盾理论、危机理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马克思最成熟的思想成果之一,以上三者的转化关系在根本上是理解马克思及各式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尺标。 一、作为马克思辩证法支柱的“异化”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本·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写道:“把马克思的理论划分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是很恰当的:I.异化理论和人的解放观;II.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内在矛盾’的规律的理论;III.使内在矛盾的逻辑向经验方面发展的危机模式。”[1]7他认为异化理论和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世界观中发展得最系统的两个方面,“可以被看作马克思辩证法的支柱”[1]8。本·阿格尔称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保留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内在矛盾理论,相较于异化理论而言,他们对马克思内在矛盾理论的时效性提出更多质疑,并以此为契机丰富了资本主义的危机理论。本·阿格尔主张唯有对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进行重大修正,才能够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应性,生态环境及其当代影响作为新问题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成熟必将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出现,换言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非随着内在矛盾成熟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危机必须为革命的工人阶级所认识且据以采取行动。因为矛盾只是描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完善和为危机所制约的机制的逻辑及分析的范畴,并不确保社会主义必然到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矛盾化解之间的悖论性关系,从逻辑环节上讲,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必然使之瓦解,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又蕴含着缓解危机的抗衡机制。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危机趋势及阶级斗争关系的分析是辩证的,理论和实践转化与否既是马克思的方法论区别于其他方法论的精髓,又是据以探查、反思马克思主义系列成果的关键参照。 本·阿格尔还原了马克思的本真说法,并以此为起点对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诊断。他称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的失败就在于将逻辑分析的矛盾与经验形式的危机、关于资本主义瓦解的逻辑必然性和经验必然性相互混淆,错误断定即使没有经验形式的危机趋势转化为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也注定要崩溃,是决定论的典型。决定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萧条、失业率高、利润工资下降等危机如此严重,以至于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资本主义社会也会自动解体。这与马克思的辩证思想截然不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成熟必须依赖有阶级意识的革命活动酝酿,并使之显现为不同形式的危机,若非如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发生的。20世纪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之间的关联是非常薄弱的,没有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行动作为有力保障,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动摇,正是因为这一缺失和不足,资本主义通过操纵由矛盾成熟定期导致的危机趋势来延缓自身的最终崩溃[1]9。 与决定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相对应,法兰克福学派被本·阿格尔树立为意志论的典型。20世纪40-5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由于看到战后资本主义的重建而误以为资本主义已经解决了结构性矛盾,故不再考虑利用危机趋势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可能性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接受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但拒绝了马克思的内在矛盾和危机趋势理论及阶级革命的设想。本·阿格尔认为马尔库塞通过对马克思观点的重新阐释在发展新的阶级激进主义方面作出了努力,第一次超越法兰克福学派的悲观主义,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理论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也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拓展开辟了道路。鉴于此,在溯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过程中,马尔库塞始终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重要节点人物。 经历了第二国际的失败,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质疑马克思理论的适应性,本·阿格尔不仅为马克思作辩护,而且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危机趋势及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转化关系等方面有理、有据、有节地解释了马克思被曲解的原因。换言之,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转化关系的认知差别决定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不同派别的立场分流,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马克思主义决定论和马克思主义意志论或怀疑论或悲观论。前者不考虑现实经验条件,坚信资本主义一定灭亡;后者认为资本主义矛盾已经消除,资本主义能够永久延续下去。面对以上两种曲解马克思本意之立场,本·阿格尔以《资本论》为细读对象,洞见了马克思主义决定论和悲观论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一种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壮大的中间性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