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飞,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徐继存,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 250014

原文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内容提要:

对我国东中西部六省的调研发现,逾半数学校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最为普遍,生产劳动次之,服务性劳动比例最低。劳动教育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和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导致劳动主题和内容的联通性、层次性、创新性不足,影响了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效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根本路径在于建构基于劳动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体系,基于劳动课程体系系统性设计各学段劳动的内容和方式,并通过培养专任师资、创建劳动实践基地、创设良好舆论氛围等为其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20)02-0012-08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当前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以五育并举为指引,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

       一、研究设计

       为确保数据的代表性,研究对象分别从东、中、西部各选取2个省份(山东、浙江、山西、湖南、甘肃、四川)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象,共涉及36所学校,东中西部各12所(2所农村小学、2所城市小学、2所农村初中、2所城市初中、2所高中、2所大学),发放问卷4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24份,回收有效率93.9%。其中,小学生1339人(31.7%),初中生729人(17.3%),高中生796人(18.8%),大学生1360人(32.2%);东中西部各1544人(36.6%)、1400人(33.1%)和1280人(30.3%);女生2210人(52.3%),男生2014人(47.7%);城市户籍2089人(49.5%),农村户籍2135人(50.5%);城市学校学生2992人(70.8%,其中1360名大学生所在学校均在城市),农村学校学生1232人(29.2%)。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和考察相结合。施测问卷由基本信息和主体两个部分组成。问卷主体包括劳动教育总体情况和劳动教育的三个主要实施维度(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组成①。问卷由单选、多选和开放性问题构成。为保证题项设计合理、内容清晰、易于理解,在进行大规模测试前邀请高校专家进行专家效度检验,并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试测和访谈,根据试测情况和他们对试题内容、形式及文字表述等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符合调查对象的生活实际和理解水平。

       二、调查结果

       (一)劳动教育开展的总体情况

       1.逾半数学校开展过劳动教育,但系统开展的学校偏少

       64.2%的学生回答学校组织过一定形式的劳动教育,其中基础教育阶段为86.9%(小学89.9%、初中86.5%、高中82.2%),高校为16.4%。总体呈现出学段越高,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越不容乐观的趋势。东中西部学校开展过劳动教育的比例分别为72.3%、64.0%和54.7%,呈现出依次减弱的趋势。

       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实施载体主要有专门劳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其中设置专门劳动课程的比例为6.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的有47.2%,在课外活动或班会中开展的为33.1%。设置专门劳动课程的学校均是东部城市小学,总体呈现出东部优于中西部,小学好于中学的特点。

       高校中,有1.9%的学生回答学校将劳动教育明确纳入学生的学分体系,约为1学分,并与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获得相挂钩。其开展形式主要是学校公共包干区域的定期打扫和维护,由学生处、后勤处和学生会等组织的每周检查结果评判学生劳动教育的得分。11.1%的学生指出学校虽未将劳动教育纳入学分体系,但将其列入综合素质评价中,是奖学金评定的参考依据之一,主要以学生优秀文明宿舍获奖、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评分依据。3.4%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了一定形式的公共区域打扫、宿舍卫生评分等活动,但并未将其纳入学生奖学金评价等任何评奖活动。从区域来看,东部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总体好于中西部高校,但东部高校的开展比例仍然不高,仅有22.1%。

       总体来看,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校都开展过一定形式的劳动教育,但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比例非常低,仅有16.4%。将劳动教育系统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劳动观念和情感发展,促进学生劳动技能提升的学校比例非常低,中小学设置劳动课程的仅6.6%,大学将劳动教育纳入学分体系的仅1.9%。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仅作为配合学科内容教学或学校管理和德育载体或工具的定位,割裂了劳动教育自身的体系性,难以促进学生正确劳动意识的形成。这也是造成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轻视劳动和劳动者,不珍惜劳动产品,不热爱劳动,缺乏艰苦朴素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此外,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东强(中)西弱”以及对场地的依赖性等特征也说明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济与物质条件支撑。

       2.多数学生认同劳动教育的价值,也有少数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显示,88.2%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比例较接近,大学生则显著低于中小学生。女生比男生更加认可劳动教育的价值,城市户籍和城市学校学生较农村户籍和农村学校学生更加强调劳动教育开设的必要性,东中西部地区学校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可度呈持续降低的趋势(见表1)。

       表1 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意愿情况
学段性别户籍学校所在地学校所在区域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男生女生城市农村城市农村东部中部西部
91.0%93.1%91.6%80.7%85.1%91.0%91.2%85.2%88.9%86.4%91.9%88.0%8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