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20)03-0032-13 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即对文学作品做出评价。坚持价值判断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生俱来的使命,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建设之必需。在当今中国文坛,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功能受到严重挑战,文学批评一度面临价值失范的困惑和话语权丧失的焦虑。通过对文学批评价值判断这一问题的研究,构建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理想为基础的中国形态的价值判断尺度,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文化和文学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在市场经济和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双重影响下,人们的精神追求、心理状况发生了变化,其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上往往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当代社会的一些“文化症候”必然会波及文学批评,由此带来文学批评在价值判断上的弱化和迷失。 (一)文学批评还需要价值判断吗? 就批评理论而言,阐释功能和价值判断功能历来是文学批评最主要的两种功能。20世纪后期,出于对庸俗社会学的反感,加上众多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的引进,文本阐释一度成为文学批评最突出的功能,中国文学批评领域出现了“解释的狂欢”。西方20世纪诸多文学批评流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阐释优先。尽管这些批评流派在批评主张和批评方法上不尽一致,但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语言的兴趣和对阐释的青睐。例如新批评推崇语义分析,突显批评的阐释功能,燕卜逊的《含混七型》一书对诗歌语言多义性的解析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则是一种充分阐释作家作品潜在的无意识和性欲的批评模式。解构主义批评更是将阐释作为旗帜,米勒曾表示:“‘解构主义’既非虚无主义,亦非形而上学,而只不过就是作为阐释的阐释而已。”①文学批评成为没有终点的“播散”“踪迹”。连主张恢复历史维度的新历史主义批评也认为,鉴于语言的虚构性质,历史是解释的而不是发现的结果。 这些批评方法是否真的远离了价值判断?只要仔细推敲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每种批评方法实际上都暗含了价值判断。且不论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这些意识形态鲜明的批评流派具有价值判断,单说那种明确表示只是阐释不作价值判断的精神分析批评,它的这一表态本身就内含一种立场和态度,并且精神分析正是通过对理性和道德的颠覆来实现其批评理念的——用弗洛伊德自己的话说,无意识和性本能这两个命题与“理性的成见”和“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因此“最足以触怒全人类”。②即使标举文本自足性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批评本身,也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判断:前者是对现实的逃避,其口号“结构、结构,就是不要战斗”,即通过从现实回到语言的象牙塔中以显示对现实的疏离;后者则通过解构一切来表现对现实的反抗。从这个意义上,阐释本身就含有价值判断,正如赫什所说:“文学评论中唯独不可避免的价值判断即必然隐含在阐释中的价值判断。”③至于多种批评方法观照下的文本所呈现的不同意义和变迁则只能说明这些阐释均具有判断的意味,区别在于哪些阐释更为合理而已。 不仅各种文学批评方法摆脱不了价值判断,而且就批评本体而言,它要发挥作用,必然离不开对文学作品作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对文学作品作价值判断是文学批评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若取消了对文学的评判,整个文坛将良莠不分,并且构成了文学批评存在的合法化危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尤其需要价值判断,这是与其与生俱来的意识形态性质分不开的。作为与社会、政治有着密切关系的批评形态,关注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神圣职责。 强调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也是当今文化建设的需要。价值判断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和传播精神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身,并激发向善的追求。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中国现代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富国强兵,还是核心价值的重建和文化精神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倡导和加强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影响和导向作用。 (二)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如果我们对文学批评是否需要价值判断做出肯定回答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判断?毋庸置疑,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与社会理想直接相关。如果社会理想缺失,就会直接导致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价值观念混乱,乃至整个社会的沉沦。因此,构建什么样的社会理想,这个问题就不仅仅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拷问。 社会理想一般指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设计和向往,激发人们对现有生活的审视和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正是文学批评价值判断的核心所在。历史上中外哲人为了探寻人类的幸福,曾设计过多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如柏拉图规划的“理想国”,莫尔营造的“乌托邦”,中国陶渊明构想的“桃花源”,近代一些仁人志士向往的“大同世界”,等等。这些思想家和文人点燃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但其中的设计过于理想化和虚幻化,大多囿于蓝图,鲜有为实现这些社会理想所从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 是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他们的社会理想是在同“真正的社会主义”等派别的论争中形成和阐明的。④与那些脱离实际高高在上的理论主张不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想与无产阶级的终极目标和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相连。并且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想内含一种价值论立场,“马克思主义有一种理想因素,即暗含着价值设定和终极目标,在具体情况中,这可以被定义为自由、幸福、美好社会、共产主义”。⑤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想强调革命实践,主张“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价值重建正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