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俊峰,博士,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乔恩,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兰州 730070

原文出处:
阅江学刊

内容提要:

以西方为中心,以竞争、博弈为主的传统治理体系不利于各国之间的合作,无法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困境,更不能回答人类未来该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世界呼吁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增进政治互信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取得了显著成效。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出全球治理困境,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是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9)06-0080-09

       全球治理是关乎全人类前途与命运的一个重要议题。“所谓全球治理,就是在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制度和规范框架内,各种不同的行为者,通过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济、政治、环境、健康和安全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全球利益和秩序。”①可见,全球治理需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完善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应对全球问题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过程之中,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叠加,和平与发展遭遇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挑战。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挫折,人类政治、文明交流中出现的摩擦等构成了当前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人们对全球合作的诉求从未如此之高。与此同时,可以满足这些诉求的制度化合作却停滞了。在许多领域中,多边的跨国合作已经日趋无效,出现了核扩散、轻小武器激增、恐怖主义、失败国家、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市场波动、世界贫富不均、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现象。”②这些现象表明传统的全球治理模式已经失效,无法应对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全球治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全球治理制度因没有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而进行适时的调整,所以面临着合法性、融洽性以及有效性等不足的现实困境。”③可见,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调整和完善,很显然,全球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无法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来解决。一方面,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独立解决全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各国的协商合作能够使全球治理更具合法性、执行力、有效性。“在这个日益相互联系的世界上,这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某一个国家来完成,无论国家擅长与否,充分解决这些紧迫的问题,需要国家之间进行集体协作、采取共同行动。”④可见,全球治理的困境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场的世界背景,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完善经济治理体系,增进政治互信,是走出全球治理困境、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一、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深度挖掘和解读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丰富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增强世界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为全球治理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扩大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文化共识、价值共识。

       首先,充分挖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这个根基不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藏在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之中。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冲突随处可见,人类的美好未来面临着诸多压力,全球治理遭遇各种挑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不只是中国人民的愿景,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夙愿。尽管各国在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都向往“美好未来”,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从未停止,整个人类历史就是通过实践不断接近、实现“美好未来”的历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就在于为实现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探寻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⑤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都有关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挖掘各国在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美好生活方面的精神基因,结合时代问题加以阐发,从而引起各国的文化共鸣。只有立足于各国的文化基因,从中找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才能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历史感、厚重感,才能赢得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认同,才能引发世界各国对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反思。“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⑥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就已经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出了建议:“这种世界系统可能由一种新的全球道德来支配,这种道德的基础是对将来一代和现在一代的伟大意识和认同。”⑦新的治理体系的建立要以文化、道德上的认同为基础,人类不论走多远都应该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其次,要通过回顾人类共同经历的世界历史,让各国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让世界相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那就是人类经历了资本主义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和近代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各国共同经历了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感受了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承受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任人宰割的重重苦难。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人民都倍加珍惜当前的和平局面,更能理解和平对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都应该以历史为教科书,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和平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首要前提。要通过历史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以和为贵、充满智慧的民族,也要通过历史让各国珍视和平。亨廷顿曾提出:“在很多文明的世界里维护世界和平还需要第三个原则,即‘共同性原则’:各文明的人民应寻求和扩大与其他文明共有的价值观、制度和实践。这样的努力不仅有助于减少各文明的冲突,而且有助于加强单一的全球文明。这样的文明可能是更高层次的道德、宗教、知识、艺术、哲学、技术、物质福祉等等的混合体。”⑧也就是说,寻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完善全球治理,需要各国具有以“共同性”为特征的价值、制度和实践,而这种“共同性”的寻找就是要从各国共同的历史经历、共同的利益追求、共同的民声中去寻找和挖掘。“正是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表达了世界各国对于‘共同价值’的追求,为如何实现‘共同价值’提供了可行的中国方案,它才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认同。”⑨只有基于“共同性”的全球治理才是“合唱”,而不是以西方为中心的“独奏”;也只有尊重和追求“共同性”的全球治理才能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和参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