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夫学派文论体系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云山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同德,通讯作者,东华理工大学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

原文出处:
兰州学刊

内容提要:

以色列学者在建构特拉维夫学派文论体系方面卓有建树,该学派理论渊源可追溯到俄苏形式主义、布拉格结构主义、英伽登现象学文学作品论、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及小说修辞学;其文论体系主要囊括四个架构,即本杰明·赫鲁肖夫斯基的文学文本整合理论、伊塔玛·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梅厄·斯滕伯格的叙事修辞功能理论以及鲁汶·楚尔倡导的认知诗学理论;特拉维夫学派文论体系具有值得深入探索的学术价值,对中国文论学派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20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9)09-0057-13

       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理论批评流派纷呈,新说迭出,而特拉维夫学派文学理论更是文论万花丛中绽放的一朵奇葩。以色列文学一以贯之地传承着犹太民族文化的传统,承担着塑造民族身份的使命,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主题。半个世纪以来,其诗学研究、圣经文学研究、文化和历史研究、叙事学研究以及认知诗学研究成就斐然。值得注意的是,从宏观整体中去观照以色列文学研究、诗学研究、叙事学研究和认知诗学研究这样一个相互支撑彼此渗透的文论体系,尚未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度关注。鉴于此,文章将通过爬梳剔抉,厘清特拉维夫文论学派的理论渊源及其各个分支架构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该学派的学理内涵以及该学派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一、特拉维夫学派文论体系的基础架构和理论渊源

       作为以色列规模最大且综合性最强的研究型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在多元系统论、叙事学以及认知诗学等研究领域内的学者群星璀璨,研究视角别开生面,学术氛围生气勃勃,具有很强的人文学术研究底蕴。

       正如布莱恩·麦克黑尔、埃亚勒·西格尔所言,一个“学派”,从当前体量意义上来说,应当具备思想上的共同性和学理上的通用性,也必然包含其他一些较为“世俗”的属性:某种意义上的一个“家”,有其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某所城市,某所大学,甚至某座办公大楼),某种机构设施(学术部门或学术中心,学术刊物以及其他出版机构,学术会议和专题研讨会),它是一门完整的微观社会学①。特拉维夫大学设立专门的文学研究机构,创办了供国内外学术研讨的发行刊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本杰明·赫鲁肖夫斯基(后改名为哈沙夫)(Benjamin Hrushovski[Harshav])与他的几个学生兼同事如约瑟夫·希弗拉迪、伊塔玛·埃文-佐哈尔、阿雷·戈洛姆、孟纳赫姆·佩里,以及其后不久也加入其列的梅厄·斯滕伯格和其他学者一起在特拉维夫大学创建了具有新式观念的诗学与比较文学系(the Department of Poetics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1966年成立,2006年与“希伯来语文学系”合并,改称“文学系”)。该研究机构创办的目的既不是用来研究某一具体国家的文学,也不是用来研究比较文学的,其主要目标在于形成一种文学理论,在一套理论设计图的构想中进行文化研究而不是囿于某一特定的先验事物。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它的附属研究机构——波特诗学和符号学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该附属机构既是负责培养研究生的培训中心,又是召开一系列国际研讨会的主办单位。20世纪70年代始,该培训中心培养了一批文思敏捷的以色列文学学员,这批学生学成后很快进入了学术出版机构或高等教育机构,并在不同的学术部门里标新立异,形成了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特拉维夫学派诗学研究团体。波特诗学和符号学研究所创办了具体的学术刊物供以色列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争论:Ha-Sifrut(《文学》,该刊创立于1968年,1968-1986年间用希伯来语发行)、PTL(A Journal for Descriptive Poetics and Theory of Literature)(《描述诗学与文学理论》,1976-1978年间用英语发行)以及更具影响力的刊物《今日诗学》(Poetics Today,1979年首刊,该刊的编委和顾问均来自欧美各国文学理论界的知名学者,如雷纳·韦勒克、哈里·列文、弗兰克·科莫、希利斯·米勒、茨维坦·托多洛夫等,现任主编是梅厄·斯滕伯格)②。Ha-Sifru期刊采用希伯来语发行具有明确政治目的,即大力促进这个新兴犹太国家发展的具有一定体系的文学研究。而PTL和Poetics Today这两个刊物采用英文发行,旨在扩大这一学派的国际影响力。

       另外,特拉维夫大学每年都有不胜枚举的研究团队活跃在符号学、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世界学术论坛上;同时也举办相当规模和数量的世界学术大会。在诗学和符号学领域,特拉维夫学派既有相关方面的希伯来语和英语的系列著作,也有相关领域论文发表的评估准则。例如,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的开创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和特拉维夫学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吉迪恩·图里教授在特拉维夫大学培养出的学生,现在已经就职于以色列其他学术机构——希伯来大学、巴依兰大学、开放大学、贝柏学院、奥蓝尼姆学术学院,等等。他们继续把该学派的理论观念运用到教学研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以色列诗学和文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充实和推进。半个世纪以来,以色列学者在文学创作、历史诗学、叙事虚构作品理论以及认知诗学理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衍生于历史诗学的多元系统论,奠基于芝加哥学派修辞叙事、法国结构主义以及阅读现象学等理论而阐发的文学文本整合理论(the unified theory of literary text)和叙事的修辞功能理论(the rhetorical-functional theory of narrative),以色列特色的希伯来圣经叙事研究,注重将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运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用概念性的语言来传达非概念性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诗学(cognitive poetics)等诸多内容,都是特拉维夫学派文论深切关注的研究焦点。

       特拉维夫学派文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千汇万状,也深受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它强烈反对带有某种意识形态的文学批评,尤其反对以色列当时已有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努力追求文学的科学性,试图将文学确立为一门严谨的学科。诗学是特拉维夫学派在文学研究中运用的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组织模式,力求“就文学本身保持文学的科学性”。③鉴于此,特拉维夫学派创建伊始就特别注重“文本学”范畴的研究,重视探讨构筑在具体文本基础上的一切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因此,在批评实践上特别重视文学“内部研究”的形式诗学理论,诸如俄苏形式主义、布拉格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尤其是文本细读法)、文化符号学、英伽登阅读现象学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在特拉维夫学派建构过程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俄苏形式主义关于文学性和文学本质的主张对本杰明·赫鲁肖夫斯基构建其诗学理论,芝加哥学派修辞叙事和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对本杰明·赫鲁肖夫斯基研究文学文本统合理论,梯尼亚诺夫文学系统论的理论对埃文-佐哈尔构筑多元系统论,英伽登阅读现象学以及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孟纳赫姆·佩里探讨文学文本动力学问题、对梅厄·斯滕伯格,罗伯特·奥尔特,塔玛·雅克比对圣经的叙事诗学、圣经叙事艺术和不可靠叙事的研究都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