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现代性”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现代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必须确立个人主义、主体性和技术理性的现代性理念。教育以培养人为手段,促进社会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在根本上指向人,提升人的现代性,培育现代人格。但我们必须看到,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代,现代性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因此,发达国家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既要发展现代性,也面临现代性的危机,因此,发展现代性,又必须超越现代性,走一种综合现代化之路。现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一方面以提升人的现代性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现代性的泛滥,以传统性和后现代性匡正和重构现代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9)09-0133-06

       教育现代化研究,是当前我国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的热点。但考察我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和政策,多关注的是外显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忽视了对内隐的教育现代性的讨论。即便是偶有对教育现代性的讨论,也多局限在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中,忽视了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多重境遇。本文拟从现代性入手,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现实与未来,探讨有别于西方的超越现代性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

       一、提升人的现代性:教育现代化的魂灵

       1.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现代化”(modernize)作为动词,就是“化现代”,即“转变为现代”(to make modern)。现代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通过现代化,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化既包括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也包括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目标。

       现代化始于何时?有学者认为始于文艺复兴。但一般认为,文艺复兴是早期现代化阶段。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所发生的整体的深刻变化。与工业社会相对的是农业社会,因此,现代化特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①,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整体转型。

       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人的发展等各个领域。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人与人之间依靠血缘、地缘结合成为自然共同体,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依附关系。因此,农业社会在经济上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在政治上,是一种依附的等级社会、专制社会,人治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形式;在文化上,强调宗教权威、神灵崇拜,重视道德教化和礼仪规约;在生态上,人缺少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与自然混沌不分;在人的发展上,个人缺少独立性,没有获得主体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②

       工业社会是工业化主导的现代文明状态。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自然经济的人身依附,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在经济上,由自然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政治上,由等级依附转变为公民自由平等,民主化、法制化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在文化上,科学启蒙愚昧,技术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理性成为工业文化的范式;在生态上,人与自然从混沌不分走向分离,以至走向天人对立和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的发展上,从“依赖性的人”转变为“独立性的人”,主体性不断张扬。

       2.现代化的关键是现代性

       现代化虽然依赖于物质的供给、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民主、法治的建设,依赖于现代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生态,但这些在根本上都依赖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无法创建现代政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培育社会文明。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③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创造物。马克思指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④人与社会不是两个东西,人的现代化不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结果。人与社会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人的现代化就是社会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现代化。

       金耀基先生把现代化划分为器物技能的层次、制度的层次、思想行为的层次。⑤器物是现代化的物质层面,是中性的。制度是维护社会运行的规则,为价值所支撑。思想行为指向人的精神和价值。决定现代化的不是器物,也不是制度,而是思想观念。这一思想观念就是现代化的核心——现代性。现代化就是促进人的现代性不断增长和提升的过程。如果没有人的现代性的提升,现代化就可能出现器物超前而思想观念落后的畸形,可能会因失去根本而变形、走样,甚至落空。这当然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现代化。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精神气质,是指“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理性、个人权利等核心价值观,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市场经济、民主政体和民族国家等一整套制度,即现代文明秩序”。⑥个人主义、主体性和理性化是现代性的核心,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制度设计。

       第一,个人主义。传统社会是人的依附社会,个人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独立性。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解放了人,人通过占有物质获得了独立性,确立了现代性的基点: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以个人为核心,捍卫个人权利,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自由的最大化和个人的自我实现。

       第二,主体性。传统农业社会,无论是相对于自然,还是相对于社会,人都是一个被动的客体,受命于自然和社会的支配。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把人从自然和社会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主体的存在,具有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自由、能动、选择、自觉、创造和超越等特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