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点在学界已达成基本共识。舒尔茨(Schultz,H.)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来提高生产力,这成为之后一系列教育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的检验佐证。通过发展教育来促进经济发展也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道路。 然而,教育对人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教育通过对人的影响来影响经济。人是劳动力,但不仅仅局限于劳动力这一角色定位,教育不仅仅会带来知识、技能的提升,还会造成生活习惯的变化,甚至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人是经济生产的基本单位,教育对人的种种作用最终都能影响到经济发展。如何全面衡量教育的作用,体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真实价值,这些一直是既有研究尚未完满解决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传统GDP经济评估方法的不足 在以往的文献中,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主要使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明显的历史烙印。西方国家早期奉行的凯恩斯主义推崇政府对国家经济干预,因此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计量和诊断。20世纪40年代,库兹涅茨(Kuznets,S.S.)提出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并衍生出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核算体系随后被联合国采纳,成为全世界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当时产权理论尚未完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是一种免费的公共品,一直被排除在核算体系之外。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的重新认识,传统GDP表现出的局限性与弊端日益明显。 近年来,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问题日渐严峻,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空前挑战。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单纯使用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指标的做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实际上,人类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此,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呼声愈发强烈。 (二)绿色GDP理念的提出 事实上,很早就有人对GDP衡量经济增长的做法提出质疑。传统GDP只能衡量一个经济体的产出,并未考虑产出带来的资产消耗问题,因而GDP不能准确反映产出背后真正能够代表国民福利的资产和财富。GDP的创始人之一斯通(Stone,R.)指出,我们应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三个方面同时去描述国家的发展。针对上述不足,许多人对GDP核算提供了改进方案,其中绿色GDP这一概念由于其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受到学界关注。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或退化的成本,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绿色GDP真实反映了社会福利、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正确体现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指标。实施绿色GDP核算,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耗减价值从GDP中扣除,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有力的推动。同时,绿色GDP核算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增强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GDP唯上的政绩观,有利于减少经济的外部性,从而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然,实施绿色GDP核算不代表要用绿色GDP取代传统GDP。传统GDP在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上依然是最为直接的指标。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现状需要的是一系列的指标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绿色GDP能和以GDP为代表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成有效互补,用于消除被夸大了的经济成就。况且,绿色GDP目前由于核算方法存在争议、核算过程面临障碍等问题,尚不具备像GDP那样的通用性和权威性,绿色GDP当前的定位更接近于是对传统GDP的补充。 由于绿色GDP是在传统GDP的基础上演化而来,考虑到传统GDP与教育的关系,研究从逻辑上分析推测,绿色GDP与教育的关系可能比传统GDP与教育的关系更为密切。并且,教育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资源利用的效率更高,也更注重环境保护。 基于这些原因,本研究重点在于提出并实证地检验两条假设:第一,教育有利于国家经济绿色;第二,教育对绿色GDP的贡献率大于对GDP的贡献率。 二、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模型 关于经济增长要素的贡献最为经典的是索洛模型(Solow-Swan model)。自1956年建立以来,这一模型一直是分析以上三个变量关系的主要理论框架。其最基本的形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