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186(2020)06-0059-07 翻转课堂因颠覆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备受教学实践者的青睐。然而,认真审视实践中“翻转课堂”的教学形态,其间似乎总闪现着诸如对技术的高度依赖、没有实现教学的真正翻转、教师理念没有及时跟进等过度“技术化”的问题。虽然技术层面的探索对于课堂的翻转有所裨益,但教学作为一种“人为”和“为人”的实践活动,倘若过度追求“技术层面”的改进,就有可能走向异化之路。 一、翻转课堂三个层面的结构解析 在结构主义理论看来,人类活动往往存在着多重结构。人类活动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纷繁复杂、形式各异的表层结构来透视隐藏其中并起支配作用的深层结构”[1]。作为人类活动的组成形式,翻转课堂也概莫能外。根据结构主义理论,我们将翻转课堂分为器物层面、工艺层面和智能层面三个由浅入深的结构。 (一)器物层面:翻转课堂的物质基础 作为教学论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要素论”,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和“五要素说”都将教学技术视为重要要素,翻转课堂作为教学形式的一种现代化创新,其实施同样需要教学技术的支持。翻转课堂器物层面的结构主要指支持翻转课堂顺利进行所需要的相关教学设备和数字化电教系统等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制作微视频所使用的录影设备、学生观看微视频所需要的平板电脑以及方便师生进行交流、分享等活动的在线学习社区等。器物层面的结构是翻转课堂托生的物质基础,它给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先驱,萨姆斯(Aaron Sams)与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曾指出:“我们所说的翻转课堂,通常指的是学生在家观摩教师提前制作好的教学微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相应的家庭作业。”[2]在萨姆斯和伯格曼看来,课堂的翻转之所以能够实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只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我们才能将常规教学中的讲授环节翻转到课外,让学生在家中就能进行微视频的学习。同时,现代教学技术的引入,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条件。比如,微视频的引入,使得原本抽象、枯燥、平面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而变得直观、生动、立体,从而显著地提升了授课内容的吸引力。加之微视频具有稳定性、永久性、可多次使用的优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来自定学习步骤。因此,以现代教学技术为载体的翻转课堂,其器物层面的结构是翻转课堂得以运行的物质基础。 (二)工艺层面:翻转课堂的运转流程 翻转课堂的工艺层面介于器物层面与智能层面之间,是连接器物层面和智能层面的桥梁。工艺层面指的是翻转课堂中教学的运转流程,包括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程序、授课步骤等。在传统社会,受制于“小班化”的组织形式,教师多采用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启蒙运动已降,技术理性一路高歌猛进,传统社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因其效率低、受众小、不稳定等特点而饱受诟病,这种传统方法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第一个试图建立起教学新局面的当属夸美纽斯。为了实现他全人教育的伟大理想,夸美纽斯开始追逐他所倡导的“一名印刷工只需一套铅字便可以印刷千千万万本书、一个面包师只需一个烤炉便可以烘烤出批量的面包、一位砖瓦匠只需要一个模具便可以烧出大量的砖瓦”[3]这样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之后,历经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和凯洛夫的教学过程六阶段论,教学工艺理论逐渐流行并深入人心。 进入信息社会之后,随着翻转课堂等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教学工艺理论开始披上现代技术的外衣,并以新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线。有学者认为,在工艺层面,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程序的“逆序化”创新。[4]“逆序化”在这里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学的流程,它将传统的、常规化的“先教后学”转变为现代的、非常规的“先学后教”;其二,翻转课堂在颠覆传统教学运转流程的同时,也形成了“学生课前在家中聆听和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问、完成作业”[5]新的教学运转流程。翻转课堂器物层面的结构表征着翻转课堂及其研究者在教学的运转流程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也预示着身处翻转阵营之中的教师,其教学行为的规范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作为翻转课堂运转流程的工艺层面的结构,其对于课堂的翻转来说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三)智能层面:翻转课堂的理念支撑 翻转课堂的智能层面位于三级结构的底端,是翻转课堂最为深刻的体现,主要指的是翻转课堂中隐藏在现代化教学技术之中的思维方式、矗立在教学流程背后的观念以及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思想等。在翻转课堂三个层面的结构关系上,器物层面和工艺层面是智能层面的形式表征,二者就好比是浮在水平面之上的冰山的一角;智能层面对器物层面和工艺层面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它就好比潜伏在水平面之下的冰山的主体。三者之间相互联通。只有相互沟通、彼此观照,才能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所具有的全部功能。 有学者指出:“所谓的现代化,首先指称的是人的现代化,而不是物的现代化,因为物的现代化并不必然代表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则必然是社会的现代化和物的现代化的结果和前提。”[6]因此,“教育现代化的终极价值判断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解放和主体性的跃升”[7]。同理可证,对于翻转课堂来说,决定性的因素不在于教学技术的运用和运转流程的设计,而在于翻转课堂中人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正像有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并非是简单的微视频的采用以及教和学前后顺序的单纯调换,教学时空结构的翻转以及前后顺序的调换必然会同时带动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学思想和教学逻辑结构的深层变革。”[8]因此,“所谓的翻转课堂,归根结底是教学中人的观念的提升改造”[9]。事实上,从最近几年有关翻转课堂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称之为翻转课堂的2.0版本来看,都倾向于反思单纯将翻转课堂视为通过微视频来重置教学程序的1.0版本。从翻转课堂托生的条件来说,微视频的制作和教学程序的重置只是课堂翻转的前提。但如果我们满足于微视频的制作和教学程序的再造,那么我们就很难真正地把握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现代性教学理念。因此,作为翻转课堂背后的理念支撑,智能层面的结构对于课堂的翻转来说才是最为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