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授课对象 学生来自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基础较好,有一定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材分析 所用教材为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2章第2.4节抛物线.本节包含两段内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本节课作为节后探究课,侧重对抛物线标准方程中的参数p作进一步探究,旨在对参数p的相关问题进行数学建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抛物线标准方程中参数p的探究,理解并掌握与参数p有关结论的发现与求解,提高观察、分析和建模的能力,拓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2)在对教材经典问题的发散探究中,置身于自主探索、质疑思考的氛围,感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直观想象能力[1]. 教学重点 探究与参数p相关结论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建构对抛物线本质属性的研究路径.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教材,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等有关知识,请大家回顾一下:在抛物线
中,焦点的坐标、准线方程分别是什么?参数p的几何意义是什么?x的系数2p的几何意义又是什么? 生:焦点坐标为
,准线方程为
,p为焦准距,2p表示通径长. 师:很好!由此我们发现在对抛物线
的几何性质的研究中,参数p的价值举足轻重,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对与参数p相关的问题作进一步探究.(教师板书课题)
(二)聚焦p值,发散思考,拓展探究
师:同学们对此问题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1:
,这又是一个与p相关的定值. 生2:我发现△OAB的面积
(三)总结提炼,分类思考,升华探究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提炼,分类思考,凝炼出如下结论:
三、回顾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立意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是要教师以教材为蓝本,对课本中呈现的概念、例题、习题进行科学整合,博采众家之长,设计出立足课本、立足经典的鲜活课例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研读课本内容,吃透课本精神,把握课本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从课本习题出发,以课本问题为依托,结合学情适当整合,展开探究.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课本,自然节约,是一种“原生态”;用足课本,适当拓展,是一种“生成态”;用活课本,焕发活力,是一种“生命态”.通过建构“原生态、生成态、生命态”的三维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在探究的殿堂中生态化地健康成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