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发展的重新审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光明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三)八、九十年代:大发展时期

      在朱光潜和胡风之后,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沉寂了差不多半个世纪。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之后则有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在文学问题上,与时代主潮相结合的文艺哲学和文艺社会学流行一时,是理所当然的,文学本来的审美功能时时被社会功能所“淹没”也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中国文艺心理学在五十年代遇到了两次“打击”,这就是1953年的反胡风运动和1956年的美学大辩论,胡风的文艺创作心理学被打成“反马克思义”,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被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1958年连普通心理学也被打成“伪科学”,这就完全堵塞了文艺心理学发展的空间。文学理论研究重心完全在文学创作的客体这一极,即使涉及文艺创作主体问题,也只能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强调作家要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文学的题材被突出强调,“文革”前几次文艺批判运动差不多都从“题材”问题开始。在这个问题上先后被批判过的有胡风的“到处有生活”论,周谷城的“题材无差别”论,邵荃麟的“写小人物”论等,“文革”期间,“题材无差别”论更被划为“黑八论”之一。

      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指导下,整个国家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文艺事业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代文学实现了一次腾越。在文学理论界、美学界,也出现了喜人的局面。这主要表现在几次大的讨论。如1977年9月号《人民文学》发表了何其芳的《毛泽东之歌》,其中记录了1961年毛泽东的一次谈话。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提出的“共同美”的问题引起了文论界和美学界的广泛讨论。又如《诗刊》于1978年1月号刊登了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信,毛泽东提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从而在全国范围展开了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的主题是作家作为创作的主体,有其特殊的思维形式。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围绕“自我表现”问题又展开了讨论,焦点在于“自我表现”能不能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应该说,这几次讨论的主要收获是引导人们认识文学与人的关系,通过讨论,多数人认识到文学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生活现实必须经过作家的心理事件所掀起的心理风暴,然后才能产生文学作品。对文艺来说,人的问题、主体的问题是无可回避的。但是,对这几次讨论的学术成果却不能估价过高,这主要是参加讨论的人,大多匆忙上阵,而且理论的惯性,使大家仍然在认识论的范围里来讨论问题。然而这一情况对沉寂了半个世纪的文艺心理学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一方面,这几次讨论的问题转移到创作和欣赏的主体方面,这就成为文艺心理学重新起步和发展的直接契机;另一方面,文艺心理学作为一个现代的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学科,可以把讨论文艺主体的种种问题深化和系统化,从学科的独特视野作出具有学理的回答。因此,当上面几个问题讨论之际,文艺心理学也随之重新恢复了活力,并终于在很大程度上,把形象思维问题、共同美问题、自我表现问题、文学主体性问题等都纳入到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国的现代文艺心理学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迎来了又一届青春。

      作为文学理论整体的一部分,这些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显著的,所涉及的方面也是十分广泛的,而且把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文学理论问题的较深层次。在新时期复兴文艺心理学的最初几个学者是金开诚、滕守尧和鲁枢元。金开诚于1980年率先在北大开设了“文艺心理学”课程,198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文艺心理学论稿》一书,他从心理学的表象概念切入来研究形象思维,有关“通感”等问题的论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后他于1986年又出版了《文艺心理学概论》,对五年前的研究作了一次更新,使其严格按心理学的概念来讨论文学问题的思路继续得到深化。滕守尧所作的工作是,在翻译出版了具有前沿性的心理学美学著作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和苏珊·朗格的《艺术问题》之后,撰写出版了《审美心理描述》,此书在回顾了心理学美学的历史之后,重点介绍了本世纪以来审美心理学五个派别,并以新的学术眼光来考察审美心理学的要素和审美经验的过程,以现代审美心理学知识来解释艺术中的各种问题,向人们展示了现代文艺心理学的魅力。鲁枢元的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切近当代文学创作的实际而引起创作界、评论界的兴趣,使人看到了文艺心理学的广阔发展前景,这主要集中于他在1985年出版的《创作心理研究》一书的论文中。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活跃,取得了丰硕成果。仅文艺心理学方面的丛书就有三套,这就是鲁枢元主编的《文艺心理学著译丛书》,童庆炳主编、程正民副主编的《心理美学丛书》,陆一帆主编的《文艺心理学丛书》。

      概论性质的著作主要有:钱谷融、鲁枢元主编的《文艺心理学教程》,陆一帆的《文艺心理学》,王先霈的《文学心理学概论》等。这多部概论,各有特点,它们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新颖性都是较突出的,这些概论为高校的文艺心理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为想全面了解文艺心理学方面知识的读者提供了基本的读物。

      审美经验的研究专著主要有:彭立勋的《美感心理研究》,许明的《美的认识结构》,王一川的《审美体验论》等。这几部著作虽然理论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视野开阔,自成系统,新意迭出。

      文艺创作心理学的研究专著主要有: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杜书瀛的《文艺创作美学纲要》和《文学原理——创作论》等。这方面的著作很多,说明尽管创作心理研究起来困难很多,但是人们还是愿意窥视这个“黑箱”,哪怕只打开“黑箱”的一条小缝。应该说,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的主要收获之一就在创作心理的研究的推进上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