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余曲,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李俊,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万州 404000)

原文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瞿秋白作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先驱者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服务于中国国情的翻译观、服从于中国革命的文艺理论观、立足于中国大众的文化观等三方面论述了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特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8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8)02-0088-04

      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便一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不仅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以其基本原则、普遍真理指导着党的文艺事业,还表现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艺实践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成果,并以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持续性的中国化历程。瞿秋白是最早践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先驱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揭示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中国化特征。

      一、服务于中国国情的翻译观

      瞿秋白是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的第一人,他于1932年译著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一书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第一块坚实基石。

      瞿秋白的译介工作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观念。首先,他认为翻译是“文化的桥梁”,但是,“只有中国社会所要求我们的文学才介绍,使中国社会里的一般人都能感受都能懂得的文学才介绍”。[1](544) 可见其服务于中国国情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瞿秋白译著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其中译文有恩格斯论巴尔扎克和易卜生的两封信,普列汉诺夫的《论易卜生的成功》、《别林斯基的百年纪念》、《法国的戏剧文学和法国的绘画》、《唯物史观的艺术论》,拉法格的《左拉的“金钱”》等。瞿秋白认为这部论文集“包含着很宝贵的指示,可见恩格斯以及一般马克思主义对于文艺现象的观察方法,并且说明文艺理论不但要‘解释和估量文艺现象’,而且要指示‘文艺运动和斗争的方法’。文艺理论不但要说明‘文艺是什么’,而且要说明‘文艺应当怎么样’。”[2](225) 由此可知瞿秋白翻译的目的在于“别求新声于异邦”(鲁迅《摩罗诗力说》),希望能够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获得探寻文艺本质与方法的钥匙,“力求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所谓国情”。[3](310) “先知道中国是什么然后说‘怎么样’”,再去求得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4](145)

      秉承此宗旨,瞿秋白翻译了列宁写的《列甫·托尔斯泰像一面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等理论文章,并向中国译介苏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格拉特柯夫、绥拉菲摩维支等人的作品和论文,尤其突出地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苏俄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的作品,选译了《高尔基创作选集》九篇、《高尔基论文选集》二十三篇,以及高尔基早期创作的《二十六个和一个》、《马尔华》,重译了讽刺短诗《市侩颂》等。

      其次,瞿秋白非常注重对所翻译的文艺家及其文艺作品的评介。在《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一书中,瞿秋白本人写了六篇评价文章。他还为《高尔基论文选集》和《高尔基创作选集》写了前言和后记,撰写了《马克思文艺底断篇后记》、《斯大林和文学》、《苏联文学的新阶段》等文章。这些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些主要概念和原理,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学说中关于阶级文艺的理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现实主义的精辟论述,向左翼文坛直接输入先进、科学的文艺观,加强了“左联”作家的文艺思想建设。这些评论文章关涉到中国文学界的现状,是瞿秋白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学实践相结合的初步尝试。

      第三,瞿秋白十分注意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原理。他在翻译革命导师的著作时,采用“改译”方式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保持原著本意的前提下,力求使文字表述“接近中国读者”。[6](46) 例如将斯大林写的《论列宁主义基础》改译为《列宁主义概论》,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改译本不仅缩减了篇幅,更加集中而又简明准确地介绍了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且对列宁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作了精辟的论述。

      瞿秋白的译文代表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译文的质量,为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长久的生命力。鲁迅于1936年抱病把瞿秋白的《现实》和《列宁论托尔斯泰》以及《高尔基论文选集》编定为《海上述林》上卷出版,并亲拟广告词:“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其中《写实主义文学论》与《高尔基论文选集》两种,尤为煌煌巨制。此外论说,亦无一不佳,足以宜人,足以传世。”[7](465)

      二、服从于中国革命的文艺理论观

      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自觉走到了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最前沿,在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家的论著时,亲身投入到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实践中,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序幕。瞿秋白的文艺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艺具有阶级性。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期,针对胡适、徐志摩、胡秋原等人的“文艺自由”观点,瞿秋白相继写出了《并非浪费的论争》、《文艺理论家的普列哈诺夫》、《文学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等文章,结合当时的国内形势对文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文艺界出现的种种针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进攻,给予有力的批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