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历史跃迁

作者简介:
杨宗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家督学;吴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副主任;郑旭东,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教育信息化发展会经历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典型阶段,中国教育信息化“起步”与“应用”两个阶段,现已基本完成,将进入“融合”和“创新”的新阶段,即从教育信息化1.0向2.0阶段跃升的关键节点。教育信息化1.0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先后经历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两个阶段,凝炼形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发展理念,以及“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两大基本发展方针。但信息技术对教育而言主要还停留于工具层面的简单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学校管理体系重构还很少发生,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要准确认识教育信息化2.0的显著特征,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新方向,以交叉的科学研究把握新规律,以信息技术支持的结构性变革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创生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10 期

字号:

       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确立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两步走”战略。第一步以建设和应用为主,第二步致力于融合与创新。经过五年奋斗,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并向第二阶段迈进,即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新时代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共识。当前,中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融合”和“创新”的新阶段,开始了创新引领,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教育信息化1.0:历史成就与重大转折

       教育信息化发展一般会经历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典型阶段。[1]在《十年规划》确立的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两步走”战略中,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深入应用为特征的第一步包括“起步”与“应用”两个阶段,现已基本完成,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历史成就:教育信息化1.0

       《十年规划》发布以来,教育信息化在1.0阶段取得了“五大进展”,实现了“三大突破”,“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取得重大突破,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道路上取得重大突破。[2]

       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不但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关键技术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而且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五年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指标普遍实现了翻倍增长,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提高到90%,多媒体教室的比例从不足40%增加到83%,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数量从60万个激增到6300多万个。[3]在应用模式上,我国教育信息化先后经历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两个阶段,凝炼形成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发展理念,以及“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两大基本发展方针,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与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二)重大转折: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

       尽管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对教育而言主要还停留于工具层面的简单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学校管理体系重构,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信息化的发展成效还面临很大挑战。[4]比如,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平台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中小学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支撑跨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尚显不足,教育信息化的高端研究和应用人才还非常稀缺。

       伴随着内涵式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教育信息化显然也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为此,必须彻底摆脱以技术应用为本位的发展思路,以促进教育创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展现出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创造未来教育的新形态。过去十年的教育信息化,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我们可以称之为教育信息化1.0阶段,下一步将进入的则是教育信息化2.0的新阶段。

       二、如何认识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既有普遍性规律可循,同时又会展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把握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揭示阶段性特征,是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向2.0纵深发展的关键所在。总体来看,教育信息化2.0表现出以下五大显著特征。

       (一)从专用资源到通用资源:教育资源的拓展

       教育资源作为教育的生产资料,始终是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塑造教育发展形态的基础性因素。工业时代,以教科书为代表的印刷型教育资源塑造了以学校为代表的现代教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资源为代表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启了教育变革新征程。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专用化色彩,绝大多数数字教育资源都是基于教科书为教育的目的专门开发的。资源围绕教科书这个中心不断拓展,与教科书具有强大而密切的关联性甚至是依附性。在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信息化1.0阶段,关注焦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把整个教育的业务流程在线化,即用信息技术把传统教育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线上重新呈现出来。显然,专用资源在这一过程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样也带来了课堂搬家、书本搬家等问题,用“电灌”“机灌”代替“人灌”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育信息化进入2.0阶段后,教育资源发生了极大改变,从专用向通用迈进,为全新教育形态的塑造提供了可能。一是资源极大丰富。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也开始从理想走进现实,封闭的教育资源走向开放,专用的数字教育资源成为通用的“大资源”是大势所趋。二是组织方式全面改变。跨学科、自组织的数字资源彻底摆脱了对教科书的依附性,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促使分科教学体系不断瓦解。三是资源形态彻底重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以视频和图文为主,缺乏交互能力的静态资源被三维立体和具有智能交互功能的动态资源取代。四是供给方式全面升级。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但让整个互联网都成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宝藏,而且大大提升了其有效供给、精准供给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