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论变革:历史突破与理论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燕楠,温州医科大学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教育学博士。温州 325035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任何新形式教育理论的诞生,都包含着其背后方法论的创新与突破。新时期教育学科的转型和发展亟待来自方法论层面的指导和规范,借鉴、吸收相关领域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成果,以思维转换和方法创新带动教育学科整体的发展。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重探应从概念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三条路径展开。在理论维度,须重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系统性地认识方法论各层次的结构、功能与相互关系;在历史维度,需要进一步对西方教育学发展中的方法论背景进行历史考察,注重教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我国教育学产生的方法论影响;在实践维度,须以中国教育实践为背景,特别是从本土原创教育理论和其背后的方法论背景入手开展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交互性研究,将方法论变革作为新时期教育理论发展的突破口,确立我国未来教育学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向。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09 期

字号:

      一、历史变革: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索及启示

      从广义的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如概念、体系等),自亚里士多德开始,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教育家都探讨过方法论的问题,如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杜威等。从狭义的视角(教育理论学派或教育研究范式等),国外相关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以后,尤其是实验教育学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深入思考。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英国奥康纳从分析哲学角度撰写的《教育哲学导论》(1957年),德国布雷岑卡从元教育学角度探讨《教育学的后设理论》(1972年),日本海后宗臣与大河内一男从教育基本理论角度探索《教育学的理论问题》(1983年),法国米亚拉雷从科学学角度出版了《教育科学导论》(1985年),苏联盖尔顺斯基主张建立《教育科学学》(1986年),美国拉格曼从教育学科发展史角度撰写了《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2006年),英国普林从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出发探讨了《教育研究的哲学》(2008年)等。综观上述研究,其主要特点是从各自的认识论角度探讨了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元教育学和科学学视角的探讨,唤起了人们对教育研究背后方法论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推动了教育理论乃至整体教育学科的发展。

      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黄济(《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几点思考》1988年)、裴娣娜(《谈谈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998年)、王佩雄(《教育研究方法论三题》1985年)、王坤庆(《教育研究方法论论纲》1996年)、侯怀银(《我国新世纪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1994年)等人就发表了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探讨的文章;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1999年)、张胜勇(《反思与建构——20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1995年)等也撰写专著,论述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此阶段主要是对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包含概念、结构、功能等)的初建阶段,是我国教育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初步觉醒。21世纪以来,伴随着对教育学科性质讨论的深入及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流派的期待,人们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讨主要分为两种路向。第一,自上而下。继续沿着理论路向,纵深探讨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问题,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有王坤庆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再探讨》(2005年)、《教育研究方法论纵横谈》(2014年)、孙振东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2008年)、李克建的《追寻教育研究之道——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2011年)等。第二,自下而上。运用方法论思维去探索和变革教育实践,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其标志是中国现代教育学派的产生,较为典型的如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裴娣娜的“主体教育学派”等。这些中国现代教育学派立足于各自的方法论立场对新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实践进行系统的理论反思,建构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具有独立见解的教育理论框架。

      任何新形式教育理论的诞生,都包含着方法论的创新与突破。从我国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研究的历史来看,20世纪末,教育理论界曾掀起过一股方法论热潮。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不断有人提出要对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和者甚寡,无论反应速度还是强度,相对于其他学科都较弱,这反映出教育研究主体方法论意识的薄弱。伴随着教育学者由“书斋”向“田野”的研究范式的转型,现代教育学派的实践探索为新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变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对于中国原创教育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随着科学领域研究进程的加速,来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新思维与新方法也随之进入教育研究视域,促使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更新与变革有了新的起点和理论依据。

      二、理论创新: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重构

      教育研究方法论在方法论的整体结构中,属于具体学科层次的方法论,解决的是教育学科发展的思维、理论和方法的问题。以往,对教育研究对象认识的简单化,使我们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奉行为真理,拒斥其他方法的科学价值,没有认识到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和整体性,造成教育研究在方法选择的非此即彼或万能性的认识。新时期学科的转型和发展亟待来自方法论层面的指导和规范,在此基础上,重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借鉴、吸收不同领域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成果,以思维转换和方法创新带动教育学科整体的发展,是教育研究新时代变革的重要任务及迫切需求。

      (一)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复杂性认识

      将教育研究方法论置于方法论的体系结构中去认识,就是为了强调它在整个方法论体系中的位置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关注的是教育研究方法论与其他层次方法论的关系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为此,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理解,有赖于对“方法论”整体的结构性描述。

      1.方法论的层次结构

      方法论作为与方法密切相关的理论,它处于方法系统的核心位置,为方法提供极其重要的思维框架和行为指导。在研究范围上,方法论同时包含着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但绝非简单的即所谓的方法与理论的问题。在二者的区分上,方法论不同于“方法的理论”,方法论关注的“理论”是构成方法体系和结构的理论基础;方法论也不同于“方法”,方法论研究的“方法”是方法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思维方式、研究范式等,在此基础上,“理论”是方法论的前提性理论,“方法”是方法论中的认识成品。方法论探讨的是认识的变革对方法核心的影响,是以理论形态存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观念和技术的驱动性理论,是不断反思与建构新思维的过程性理论。(见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