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转化教学矛盾的特点和机制

——兼评泛教学原则现象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云恺 南通教育学院 226000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教学原则转化教学矛盾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和机制,它划分了教学原则与非教学原则的界限。教学原则原理化是泛教学原则的重要表现形态。克服泛教学原则对教学理论和实际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学原则 教学矛盾 实践性 原理化倾向

      王策三先生指出:“教学原则就是对教学中一些矛盾关系的处理原则。”〔1 〕华南师大教育系编著的《教育学》中也认为教学原则是为各种教学矛盾转化创设条件〔2〕。但是, 国内甚多的《教育学》《教学论》等教材和编著,除极少数之外,其余大多数似都还像原苏联学者观点,没有将教学原则看作矛盾关系的反映。即使是将教学原则视为教学矛盾反映的书著和教材,对教学原则如何转化教学矛盾都语焉不详,对转化特点和机制更是鲜见论及。

      由于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中间环节,是“提供‘成套’的教学方式和策略”的教学模式的内在要素之一〔3〕, 在教学论中占极重要地位。熟练和机智地运用教学原则仍是各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运用事物矛盾运动的科学观点和学说分析教学过程,认识和把握教学原则转化教学矛盾的特点和机制十分重要。

      一

      从哲学上看,关于矛盾的转化有广、狭义两种见解。前者将矛盾运动的全部均视为矛盾的转化过程,后者则认为矛盾的转化专指矛盾运动的决定性的转折阶段,即事物发生质变阶段的矛盾的运动〔4〕。 由此引申,矛盾的转化条件也有广、狭义两种理解。前者将矛盾运动过程中的诸要素均视为矛盾的转化条件,而后者则认为矛盾的转化条件专指在矛盾发生质变的“关节点”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我们认为关于教学矛盾的转化和转化条件,应取狭义的理解,否则“教学原则”将会不伦不类和多而滥。从狭义的理解出发,教学原则转化教学矛盾有相互联系的三方面特点:从对象方面看,它解决教学中常见的非基本矛盾和基本矛盾;从作用方面看,它着力于教学矛盾发展变化的关节点,这种“着力”作为转化矛盾的条件,是具体的,有可操作性;从作用性质方面看,它对教学矛盾转化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概言之,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矛盾的具体转化条件,它在教学矛盾发展变化的关节点上施加关键性影响,从而促使教学矛盾朝有利于实施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譬如,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词、概念与相应的实际事物相脱节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给教师在使用语言介绍这些实际事物时在准确性、鲜明性方面造成困难,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词、概念设置了障碍。夸美纽斯发现并研究了词与实际事物相脱节的现象,提出了操作性强的直观性教学原则。中外几百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直观性原则对克服上述教与学的困难和障碍具有显著效果。究其原因,是直观性原则恰到好处地作用于词、概念与相应事物矛盾运动的“关节点”,它的正确运用对这一教学矛盾的顺利解决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上述教与学矛盾运动的全程中,肯定还存在其它的阶段,其它方面的因素,如作为常规教学而存在的动机激发、知识准备(新旧知识联系)、练习检查……尽管这些阶段或因素也存在有关概念教学的辩证运动的过程中,其中某些因素甚至可能是这一教学矛盾转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然而,它们却不构成该教学矛盾的决定性转化条件。作为教学常规的一般性的组织教学、动机激发等等,在概念、词与实际事物相脱节的教学矛盾运动中,并没有直接起到使这一矛盾运动中断其渐进过程的作用;只有在正确地贯彻执行了直观性原则之后,才直接导致了上述教学矛盾旧质的中断,使教与学的双方产生了新的教学品质。

      诸如词、概念与相应事物脱节的矛盾,只能被视为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般矛盾。还有另一类矛盾,这类矛盾比较稳定地存在于教学全过程,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其它一般性教学矛盾的发展变化。这一类矛盾才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例如,由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形成教师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活动性”,学生学的被动性和消极适应性。这一对矛盾在教学全程中长久地起着制约其它一般矛盾的作用,因而构成教学的基本矛盾。又例如,自古来教学就存在着科学性与倾向性的矛盾问题。倾向性实际上制约了教学的方向性。由于教学中“教学”与“教育”常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因而也构成了长久和稳定地存在于教学全过程的基本矛盾……

      教学的基本矛盾既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那么,作为这些基本矛盾具体转化条件的教学原则也就经常地、反复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在这种情形下,如何理解教学原则是在教学矛盾发展变化的“关节点”上施加影响的呢?

      哲学上的关节点指事物量变质变的交接点和分界处。“关节点是一个很小的‘点’,但却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点’……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物,本身也有一个过程,有一个起点和终点。”又,事物质变的形式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之分,“由此关节点又有清晰的和模糊的不同表现形式。一个有明确的界限和标志,一个则没有。”〔5 〕我们认为,此关于“关节点”的哲学分析比较客观,比较符合事物的复杂性和多种领域的实际情形。

      以教学过程中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活动性,与学的被动性和消极适应性这对基本教学矛盾为例,该矛盾的质变就有爆发性飞跃和非爆发性飞跃两种形式。孔子在提出启发性教学思想时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换言之,心愤愤方启,口悱悱才发。显然这里存在着较为“清晰的”转折点或转折时机。经过适当的点拨,矛盾便可迎刃而解。这一矛盾在这里呈现“爆发性飞跃”的形式,有“清晰点”的关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