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正银,曲阜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副编审

原文出处:
教育评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只有使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才能看到希望。因此,开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应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实施素质教育,虽然有许多教学策略都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下述几种教学策略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以知引趣,活跃气氛

      好的教学虽说没有一个完整的、最终的特征,但一般说来,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则是推动学生进行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产生这种动力,就要求每一个教师不仅本人应醉心于自己所教的课程,同时还应善于燃起学习者对这门课程的爱恋之火,尽量设法唤起对其所教科目的兴趣,使他们入迷似地酷爱这门学科。真正“使学生认为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渴望在你向他们讲基础知识的这门科学领域里有所创造,——你要把这件事看作自己的光荣”〔1〕。

      课上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为确立自己所授课程的吸引力,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情态作诱发物激起学生的情思,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对枯燥的知识通过旁征博引,以清晰的解释和其它科学领域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充满智慧的故事,以使他们活跃思路,丰富想象;尽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寻找结论,探索发现;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问题作为素材,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要达到的要求,让学生探索讨论;掌握重点,抓住典型的现象,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研究,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规律。通过这些措施的交叉实行,就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满怀信心、充满热情、带着愉悦欢快的情感基调去积极地从事学习活动的高水平的教学指导,从而全面发展身心素质。

      二、多法结合,优化效果

      “没有抽象的学生可以对之机械地搬用一切教学和教育的规律。”〔2〕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更加多样化的途径, 除了讲课、作业和考试之外,还应给学生各种机会去从事小组活动。通过广泛阅读,口头练习,探索和实验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去体验所学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传统的教学只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不重视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方法上采用注入式教学,不看学科特点、重点和难点,只管机械灌注,这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抹煞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不能反映教学的本质规律,当然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又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各具特色,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以发现法教学为例,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发现法的优点是:有利于形成内部动机;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创造态度。但发现法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它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事事都需要去发现,而且过多使用,占时也太多;它忽视了学科的特点,这种方法运用于数理学科比较适宜,但对文史、艺术科就不适用;它还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若运用不当,势必给学生造成越来越重的自卑感。对任何其它教学方法而言,也都有其相应的优点和缺点。也就是说,每一种方法的功能是不尽相同的,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了它们的效能,并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真正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深入挖掘,展示思想

      建立在接收和汲取知识基础上的教育体系,正在变得非常荒谬。如果“单纯为了传授知识和提供专业训练而教授科学知识,那么学习科学,就失去了一切教育价值了”〔3〕。虽然掌握知识、 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实现的态度、才能和本领的形成实际上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对于学习者来说,以后工作用不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唯有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精神、思想、方法的启发和体验,才是人们事业飞跃发展所绝对必须的。对于学习者来说,不论他们未来的职业是什么,无疑地都有权去探索科学思想方法在他们从事的工作领域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在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形成人们科学的思想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是一种有生命的思想。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历史并不是事实的罗列,而是对于人类如何逐渐成为现代人所做的有机的认识。对于化学家而言,化学并不只是试管里的紫色药水,而是进行预言的程式、认识世界的途径。对于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经济学家,情况也如此。虽然书本中蕴含比较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但对人们来说,却并不是可以轻易地就占有它们。学生能否从书本中得到教益,关键取决于如何利用书本。因此,教师不能将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塞”给学生,而是要运用自己的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之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展示给学生。以此,去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使学习者切实掌握本门科目独特的分析、研究和思维方法,掌握本门科目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