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1984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教育学会在北京中央党校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著名教育家如刘佛年、朱智贤等,有老教育局长如北京的韩作藜、上海的杭苇、吕型伟等,有部分省市的教育厅局长,有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有中小学教师代表。原定代表人数为100余人,后经有关方面强烈要求,增至250多人。收到论文215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致开幕词和闭幕词,教育部部长何东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到会作了报告。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探讨普通教育的改革问题。 教育界举行这样宏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在中国是空前的。全面、深入地研究“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中国也是第一次。这次会议,是中国当代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把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追记下来,我相信,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和贯彻“三个面向”,有助于我们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把教育工作搞得更好。 我作为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的代表,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兹就所见、所闻、所想,简要追述如下。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的题词。邓小平为什么给景山学校题词?原来景山学校创办于1963年9月,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实验学校,实验内容很广泛。学生是来自中央直属机关的子弟。到1983年9月,该校成立20周年。景山学校的领导写信给邓小平,请他为景山学校说几句话或题几个字。于是邓小平题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三个面向”如何理解?与会代表认为,这个题词不是一般的题词。它不仅是对景山学校教育工作的指示,而且是对全国教育工作的指示;它不是一般的工作指示,而是战略性的、管今后很多年的指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指导思想。 如何具体理解“三个面向”?通过讨论,大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基础,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什么叫现代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之所以分为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按科技发达的程度来划分的。那时世界各国都在谈论第四次工业革命,有的叫第四次产业革命,美国学者托夫勒叫“第三次浪潮”。我国认为叫“新的技术革命”比较确切。历史上的技术革命都是体力的延伸,新的技术革命,则是人脑的扩大。电子计算机已开始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如记忆。新的技术革命的特征是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海洋开发等新技术的广泛利用。新的技术革命将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激烈变化,并将迫使我们抛弃某些传统观念。例如过去总是把一个人分成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今后学习是终身的事,叫终身教育。因为新知识不断增加,不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过去总认为社会物质财富是体力劳动产生的,或者认为主要是体力劳动产生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脑力劳动在生产物质财富中的巨大作用。所以新的技术革命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次挑战。过去我们搞阶级斗争,丧失了多次机会,这次不可错过。所谓挑战,是对智力的挑战,要考虑对策。面向现代化,不仅仅是面向四个现代化,要面向新的技术革命,抓住机会,迎接挑战,迎头赶上。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跳过某些传统工业的发展阶段,直接采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直接进入新时代。例如我们现在已有彩电工业、集成电路工业,而20年前不少发达国家也没有。要看到,在发展中国家中,科技发展是多层次并存的。我们现在既有牛车、马车、人力车,也有汽车、火车、电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这就是科技发展多层次并存,不足为奇。 教育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来培养人才。因此,学校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面向世界,就是要对外开放,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一切有益的文化知识。从教育工作来说,要善于吸收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科学成果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的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而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我们的教育不面向世界,培养的人才素质不高,就很难参与国际间的经济竞争。 教育面向未来,就是要着眼于发展,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教育事业本身就是未来的事业,它总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现在的青少年,到21世纪初叶,要掌握国家的命运。我们不仅要提高新生一代的文化科学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个面向”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面向现代化是核心,是基础,既是出发点,也是立足点。但是面向现代化,必须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为了面向现代化,是为了搞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教育工作者习惯于从学校内部、教育内部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三个面向”打开了我们的眼界;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从学校的狭隘天地里走出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更高的素质,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所以,“三个面向”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的教育思想。 会议对如何贯彻“三个面向”,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认为有两点必须掌握,一是从实际出发,不要不顾自己的条件盲目追求现代化;二是从改革入手,首先要改革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逐步深入。要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加速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三)、开展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加速教育的发展;(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力发展师范教育。 事实证明,当时提出抓好这四项工作是非常正确的,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会的发言,内容丰富,有学术性的,有介绍经验的,有代表小组的,有代表地区的。小组讨论和交流的论文涉及的问题,都是当时教育工作中重大的现实问题。会议期间发的十几期《简报》,都及时作了报导,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如何理解和贯彻“三个面向”。2.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如何表述。3.农村教育改革问题。4.师范教育改革问题。5.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改革问题。6.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问题。7.小学语文、数学的教学改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