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流行的竞争观的再审视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人杰 教授 本刊专栏作家 广州师范学院教科所(邮编 510400) 杨美怡 广州师范学院教科所(邮编 510400)

原文出处:
上海高教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摒弃合作是目前流行的竞争观的主要弊端

      一个古老的命题“人与人之间是要竞争还是要合作”携带着时代的特点,已成为我国道德建设中的争论焦点。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内外人士几乎一致明确表示,竞争观念或竞争能力乃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而,培养竞争观念或竞争能力就应该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德育甚至社会教育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人还提出,在当前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中,也必须“弘扬和吸取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竞争意识……等起积极作用的新观念”。[1]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引人注意的文化现象,即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不约而同地在宣扬人们熟悉的自然法则:优胜劣败。这些作品反复讲述弱者只能为命运所摆弄,而强者的成功则是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以及与自我命运抗争的结果。[2]于是,竞争似乎就成为一切的准则。

      最近,竞争至上的理念受到了挑战。从1995年起,笔者曾两次撰文指出,应使竞争观念与合作精神相结合,并将这种整合视为新的道德规范之一。尤其高兴的是有大学生的直接参与。1996年,安徽医科大学的学生就“面对同窗学友,在学业上应是互相帮助,还是全力竞争”为题,展开辩论。概括地说,有三种见解:其一,有些学生认为,互助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没有分工和合作,就不能有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的则认为,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的,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业上互相竞争,还要学会竞争,适应竞争。其二,有的大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国家要求我们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但是,从上到下的各项管理措施却要求我们互相竞争,究竟是该喜该忧,说不清。其三,还有大学生认为,竞争和互助是统一的,一个成功的社会永远少不了社会成员间的竞争和互助。[3]这场辩论,反映了大学生对竞争至上的理念所保持的一份清醒,对理想文化和真实文化之间矛盾的深深忧虑,而且在执著地探究新的道德规范。

      在我们看来,竞争意识得以确立其地位是一大进步,故而对竞争意识现在一般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有人明示,“有竞争才有进步,这就是我们的社会重视竞争的原因。”[4]况且,竞争观念的确立,对长期处于反对竞争的传统观念及计划经济的影响下的中国来说,又是“多么地难能可贵”![5]可见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要不要竞争,也不在于竞争有没有价值。

      但是,仅就竞争而言,也还有一个正确引导或正确对待的问题。我们知道,不同学校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竞争,而这种竞争首先又存在于同类同级学校之间(在教育经费、师资、生源等方面);此外,这种竞争也存在于同级不同类的学校之间(例如中等教育阶段中以普通学校为一方,以职业技术学校为另一方);再者,竞争更存在于同一组织内部的各成员之间(例如教师之间、职员之间,特别是正在成长着的学生之间)。[6]当人们把竞争机制恰当地引入高等学校时,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人才的培养,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开展竞争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一是竞争意识不强,二是竞争的目的不纯、手段不当。前者缺乏竞争动力,不求进取;后者缺乏竞争道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7]其实,这些问题也见于教师队伍。

      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开展的是正常的、合理的和公平的竞争,但是只要不提倡合作,在教育领域中也并不可取,因为竞争意识不是只起积极作用的新观念。正像有人指出的,竞争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以自我为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就容易变为自私,这两者在德育上都是绝对不鼓励的;另一方面,竞争的基本精神要有成就,竞争和成就因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可是,在任何竞争中,能够胜出者永远是少数。故此,在强调竞争的环境里,我们不断地制造着大批的失败者(至少是心理上的失败者),而长期失败,则容易使人放弃学业,更会使人感到社会不公和变得愤世嫉俗。[8]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竞争意识不是对合作精神的反弹,既然合作精神不是应摒弃的陈旧观念。目前,人们有时会将竞争和合作相对立,仿佛这两者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然而,这种对立是人为造成的。事实上,这两者非但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还是互相包容的;这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这里,有必要引述一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提交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它强调要“把三种貌似对立、相反相成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竞争(提供利益刺激的手段)、合作(提供力量的途径)、团结(统一多方力量的方法)”。这一战略性建议,倒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因此,那种将合作撇开不谈,而一味倡导、强化和偏爱竞争的理念,才是应受到质疑之所在;那种让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理念,则是今天应该接受和努力实践的理念。由此也可以认为,其讨论的与其说是“要合作还是要竞争”,倒不如说是“合作和竞争孰更重要”。这是对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理念认同后自然会产生的问题。

      二、在若干领域内现在更受重视的是合作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至少在理论上现在更受重视的往往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其实,在强调科学工作需要合作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E·涂尔干的论述。他在《教育与社会学》一书中早就指出:“科学是一种集体性的工作,既然科学必须以全体智者的广泛合作为前提——不仅是同一时代的全体智者的广泛合作,而且是历史上所有前后相继的各阶段的全体智者的广泛合作。”在当代,科学工作需要合作更受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有人指出,诚然,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绝对不能靠一班人马来写成,不过,单靠一个人要把火箭发射到月球也是不可能的。

      科技活动实践也表明合作精神的重要。在美国做一名宇航员首先得经过严格的挑选。据称,每年有2500人申请当宇航员,而每年入选者才10名,他们经过的非常挑剔筛选条件之一,便是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善于与人合作。[9]在国内,北京科技大学余达太教授在我国开发研制工业机器人项目时,团结了一大批人进行艰苦的攻关,最终使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亦是一个具有显著意义的事例。现在的科学研究毕竟已呈现出这样的新趋势,即由单兵独练向兵团式过渡。过去每有一次科技进步,都有一个科学家功臣。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发问谁是第四代、第五代计算机的发明者了。“科技的进步,使得各学科互相融合,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已很难有所突破。今天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差不多都是多学科的协同作战结果。”[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