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状况评估

作 者:

作者简介:
钟杨,韩舒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

原文出处:
政治学研究

内容提要:

学术史研究对于明确学科的自觉意识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政治学学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作为中国最早的全国性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政治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全面反映特定时期内我国政治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通过对该期刊自1985年创刊至2015年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信息分类统计和量化分析,可以直观地概括出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的互动关系,把握学科主题、范式和方法在时空的分布以及学术生态的基本面貌,从而判断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水平。近四十年以来,中国政治学人在建立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焦点,为中国政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望历史,彼时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解释中国政治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趋势,而且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专业智慧。展望未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需要更精致的理论、更严谨的方法以及更开放的平台。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字号:

       与现代政治学的发源地美国相比,中国在政治学领域的起步并不算晚。①清末西学东渐,林则徐组织编纂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以及严复的《天演论》等一批早期介绍各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著作,成为现代政治学在中国的萌芽。此后,中国政治学的传播和发展,与近代以来中国争取独立、解放和复兴的艰难光辉的历程紧密相连。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虽以失败告终,但变法与革命的思想已经迅速蔓延。办报纸、兴学会、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成就了中国迈向现代政治实践的风云激荡。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的革命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学课程,标志着中国正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科。此后,东吴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山西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先后开设政治学课程并建立政治学系。陆绍明的《政学的原理》,张慰慈的《政治概论》、《现代民治政体》、《市政制度》,邓初民的《国家论之基础知识》,萨孟武的《三民主义政治学》等相继问世,成为中国第一批政治学著作。国民政府期间,复旦大学成立政治学会,并创办《政治学报》。1932年,中国政治学会在南京成立。抗战爆发前,邓民初创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教材——《政治学》,张金鉴的《行政学之原理与实践》成为中国第一部公共行政专著。1937年,西南联大在昆明成立,设立法商学院政治学系。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行政学院。②据统计,在1949年之前,全国100多所大学中已有40余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回顾百年历程,即使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政治学人也没有放弃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未来方向。

       中国大学中的政治学系于1952年开始被取消,与政治学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内容被归入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政治思想教育等其它学科和专业。1960年间,北京大学重建政治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政治学系,复旦大学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系。在这一阶段,政治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伪科学”,因此,学者们将研究方向转向民族研究和国际研究,全国各高校纷纷建立民族研究所或亚非研究所、南亚研究所等。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提出“政治学要补课”,这意味着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科合法性地位终于得到承认。自此,现代政治学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在中国获得了体制保障,其知识体系开始逐步完善,政治学学术共同体也逐渐形成。

       实现国家现代化、学科科学化、职业专业化是我国政治学研究者百年以来共同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学术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生动案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政治学学科专业化建制的发展。为全面展现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脉络,本文立足《政治学研究》创刊近30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从论文方法层面、作者层面的归类分析和关键词分析入手,综合运用量化描述和内容分析等工具,试图对当代中国政治学学科建制和发展做出简要归纳和评估。

       一、研究回溯

       学术史研究对于明确学科自觉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1979年在全国范围内重建政治学,政治学界一方面抓紧时间借鉴国外前沿成果,构建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从来没有忽略对政治学学术史的整理和积累。除了散落在各类政治学教材中的关于学科发展历程的论述外,199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不仅提出了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对近一个世纪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2001年中国政治学会为庆祝中国政治学会成立2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新时期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1980~2000)》,通过翔实丰富的资料,全面反映了政治学学科恢复和发展的轨迹。2002年起,在北京大学主持下,《中国政治学年鉴》先后出版过三本,梳理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间,中国政治学在相关专题、研究机构、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情况。2005年在上海市社科联的主持下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在勾勒中国政治学20世纪发展全貌的基础上,对各分支学科的建设成就进行细致的梳理,同时展现了当时主要的观点论争。各大院系在重要的周年庆祝活动中也以各种形式回顾各自院系的历史传承。总体来说,对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回顾反思经历过几次阶段性高潮,形成了两种主流分析路径:一种是相对宏观地概述学科建设的基本动态和主要趋势,另一种是通过对研究成果的量化统计说明学科进展。

       宏观视角主要围绕影响中国政治学发展方向的几组关系展开讨论,即政治与学术、科学与人文、中国与世界。经过几番争论,学术界在这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首先,关于政治与学术,探讨的是政治实践与政治学科之间的关系,关注核心聚焦于学科的功能和价值。政治学研究和政治现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是纯理论的思想史研究,也难以摆脱对特定政治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好奇和关怀。从实践角度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治学承担国家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任务日益增加”,其作用和功能“从注重政治精神、政治价值的发展教育,转变到政治精神、政治价值、政治制度、政治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并举”③,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及其战略选择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改善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基础。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