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50年时间里,无论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政治运动或政治策略,民粹主义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时至今日,这种具有历史复发性的社会政治现象超越了制度差异、文化差异及经济水平差异而广泛地存在于许多国家。长期以来,民粹主义既是学术讨论中极具争议性的议题,也是公共舆论中莫衷一是的话题,但无论争论如何激烈,意见如何分歧,人们却有一个罕见的共识,即民粹主义是一个负面的、反动的和破坏性的东西。于是,每当一个民粹主义高潮来临,人们便会惶恐、困惑,不断地反思检讨,寻求应对之策。2016年的世界政治舞台发生了两件大事——英国的“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人们从这两场涌动着对抗性民意和交织着政党政治的事件中,惊觉21世纪民粹主义浪潮的第一次总爆发。对于许多沉浸在全球化高歌猛进大潮中的人们来说,这一波民粹主义或许是始料未及和突如其来,但民粹主义在任何一个时代的发生与蔓延,都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根源,有其一定遵循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路径。民粹主义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爆发,汇集了此前至少30年间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大大小小的民粹运动,使得民粹主义这个棘手的议题又一次被推到各国政府与公众面前。最新一波浪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即是民粹主义的两极化趋势,在这种右翼民粹与左翼民粹同时出现的现象背后,是民粹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尖锐对立。引领全球化潮流30多年的新自由主义,如何成为民粹主义新浪潮的推手,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民粹主义的界定及其在历史上的三次浪潮 何谓民粹主义?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它到底是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抑或是一种政治策略与政治风格,人们各持己见,而之所以有此术语,只在于一个很单薄的概念核心,即“民众中心”或“人民至上”。西方学者们发现,对于民粹主义,除了“崇尚人民”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纯洁的人民VS腐败的精英”的二元思维框架外,似乎很难形成其他共识了。①事实上,被指为民粹主义的主张极其庞杂,它首先主张普通平民的需求与愿望具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坚决反对现行体制及当权派精英,它在理念上与平均主义、社群主义、阴谋论、反智主义、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等概念都有交叉关系,在实践上与直接民主、大众动员、草根政治、社会运动、“卡里斯玛”(Charisma)型政治等现象有密切联系。因此,要识别民粹主义,大致可以把诸如依赖普通民众支持的草根性、反主流和反建制的反抗精神、建立在传统文化或民族情感之上的保守主义情结,以及与威权主义、“卡里斯玛”政治的特殊联系等表现,视为民粹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和运动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传统观点对民粹主义有两种解释框架,分别给民粹主义留下了不同的历史名声。一种是价值层面上的民粹主义。它被称为“唯一地诉诸和求助于人民群众的所有运动和学说”②或“下层人民的主义”,它推崇平民大众的价值、理想与利益,强调他们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首创精神。这种形式的民粹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正义与经济平等的社会理论,体现了维护大众利益、维护平等公正、崇尚爱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外来干涉等正面价值;另一种是工具层面上的民粹主义。在西方政治中,被指称为民粹主义者“意味着鲁莽、不审慎的煽动”,一些政治人物“越过其他政党而直接呼吁民众通常被认为是声誉不佳的,因为他们常常是妄许不能兑现的诺言,空开世上没有的药方”。③为了获得最广大的民众支持,民粹政客常常借由甚至夸大外在的危机或威胁,煽动民意,吸引民众扈从,这种形式的民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精英主义的装饰品,是一种基于精心预谋的诉诸民众利益或偏见的政治策略。 民粹主义尽管概念单薄和形象冲突,但是它出现在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却有着将近150年的历史。回溯民粹主义起自19世纪后期的历史体验,考察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意识形态定位,有助于理解当今民粹主义的两极化现象。今天这场盛行于欧美的民粹浪潮之前,历史上的民粹主义运动一共出现过三次高潮。④前三次高潮的出现虽然各有其政治、经济与文化根源,也各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就结果而言,都对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意识形态的定位上具有相似的特点,即三次高潮的主流基本上是属于左翼的激进主义,间或有少许右翼保守主义成分,但并没有出现左右翼两极同时并举的情形。 民粹主义的第一波由1870年的俄国民粹派运动和1892年的美国人民党运动构成。这两场运动出现于现代化转型中的俄美两国。1874年,俄国民粹派知识分子发动“到民间去”运动,试图发动底层农民阶级,解决正在瓦解中的俄罗斯前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难题。⑤几乎同时,美国西南部农民精英的“农民协进会”和“美钞派运动”开始为“人民党”的成立积累农民斗争的经验。1892年,“人民党”成立,正式开启了美国的民粹主义历史。俄美两场民粹主义运动在内容上有相似性,即都持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反资本主义的主张。俄国民粹主义是一种企图避免资本主义道路,利用农民的传统村社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美国人民党主义强调一种维护农场主利益的、反垄断资本的政治经济立场。因此,两场民粹运动都是一种具有阶级政治色彩的左翼运动,在俄国是农民阶级对抗沙皇政权,在美国是农场主对抗工商业精英。俄国民粹派思想对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具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左倾”思想内核。“到民间去”运动是一场激进知识分子引领的农村革命运动,直到19世纪90年代,俄国民粹派才分化为左右两翼,而右翼民粹主义遭到列宁的严厉批判,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美国“人民党”运动中也具有右翼的反移民、反国际金融的内容,如旨在限制中国移民的1882年《排华法案》就是由这场运动导致的,但从性质上看,1891年的“人民党”运动的主流是一场左翼的、反精英的农村运动,农场主与有组织的劳工一起反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大银行家的垄断。⑥总的来说,第一波俄美民粹主义运动是两国向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农民运动,都表现出鲜明的左翼激进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