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对民间文学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曾将精心挑选的民间爱情诗歌抄写下来送给热恋着的燕妮,并多次谈到民间文学问题。恩格斯对德国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与考订,投入相当精力研究民间故事,关注民间文化。马克思、恩格斯对民间文学与文化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与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密切相关。民间故事书中所具有的纯洁的思想性、特有的幽默感、丰富的想象力都深深吸引着他们。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民间文学思想的研究与他们对民间文学的关注度相比较,显得比较薄弱,二者极不相称。刘锡城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论文《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是国内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间文学思想的较早的一篇论文,对该领域的研究有开创之功。文章重点探讨了马恩是如何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与艺术起源、民间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受压迫阶级的民间文艺的价值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尤其强调民间故事在社会革命中的价值与意义,“总括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阶级社会的民间文学中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的真实反映,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政治观点;看到了并广泛地运用了民间文学的深刻的人民性和革命性,作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驳斥论敌、抨击当时的社会”①。我们不否认这样的阐释与评价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民间文学研究的实际的,诸多文献资料证明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注民间歌谣、故事(特指工人阶级的作品)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但随着文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尤其是在文学研究的学科交叉趋势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对马克思恩格斯民间文学思想的研究在方法与视角上都应有新的开拓与进展。 本文重点从社会文化批判与生态学的角度,尝试立足于基本文献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间文学思想作出新的解读。 马克思、恩格斯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和重视和其对时代的文化精神乃至审美状况的关注直接相关,具体而言,他们是把民间文学与处于“异化”状态中的资本主义艺术相比较从而肯定其价值的。这里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看法,文化批判理论是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并具体实践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一般被认为是政治批判或意识形态批判,这一观点虽不无道理,但否认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有文化批判思想也是有失偏颇的。而且,他们以之作为主要的思想武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的揭示与批判,为后来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中,对资本主义艺术的批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是在对资本主义及其艺术生产的强烈批判中,彰显出他们对民间文学及其赖以生存的民间文化优秀成分的肯定。恩格斯在给友人的信中有一段文字非常具有代表性:“工业发展的成就从整个德国来说具有极其阴郁的、异常沉闷的性质,而这些成就也席卷了杜塞尔多夫,因此,我能够想象得到,乌培河谷的空虚和烦闷现在也笼罩了杜塞尔多夫。但是,总有一天,我们将驱散空虚和烦闷,重新唱起三十年前人们在米兰唱过的一首古老歌曲:如今,如今,永远是如今;如果我们如今开怀畅饮,那我们当即就把钱付清!”② 接着,恩格斯幽默地补充道,“为畅饮付钱的应当是资产者”。在这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尤其是工业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精神层面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表达得形象而深刻;对古老歌曲的引用无疑表现出恩格斯对充满诗意的民间生活世界失去的遗憾和对人类理想精神家园的向往。 在对资本主义精神文化及其艺术进行批判的同时,近于完美的堪称“范本”的古希腊艺术,充满着泥土气息的民间故事都或隐或显地成为马恩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摧残艺术发展的重要参照。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方式与生产目的角度研究不同时代的艺术及其特点,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特别关注。他们的出发点是探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利于真正艺术的发展,为理想艺术的产生寻找途径。马克思曾明确表示,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已经不是为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而是为生产而生产,劳动过程服从于剩余价值的积累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本身扮演着极卑微的角色。艺术劳动成了资本家投机的对象,艺术成了牟利的工具,艺术创造的主体精神自由受到极大限制。马克思把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劳动者称为“生产劳动者”。为说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艺术家成为“生产劳动者”的残酷现实,马克思、恩格斯以古代艺术为例阐发并证明其观点,其中多次涉及古代神话及民间诗歌与故事传说。据统计,单就《资本论》而言,马克思引法国谚语1次,希腊、罗马、德国古代神话传说14次③。 在马恩之前,黑格尔曾对古希腊艺术发出过由衷的赞叹,称颂古希腊世界是“美丽自由的王国”,是“最优美的世界”,希腊性格的中心是“美”的个性,古希腊艺术家正是将这种美的形态用大理石和绘画表现出来,希腊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伟大的艺术,其根本原因在于“希腊人生活在自觉的主体自由和伦理实体的这两领域的恰到好处的中间地带”④。黑格尔如此推崇古希腊艺术,并指出希腊艺术辉煌的时代一去不返,是明确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的“异化”而言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古希腊艺术的高度评价与黑格尔有一致之处,同时,他们对古希腊艺术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原因的分析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推进。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等角度指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进而有力地击破了当时的关于艺术发展的错误观点。这些观点按照线性的历史发展观解释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现象,其目的是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寻找依据。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的著名观点,接着指出“既然我们在力学等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人,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创作出自己的史诗来呢?于是出现了《亨利亚特》来代替《伊利亚特》”⑤。马克思的意思是《伊利亚特》作为古希腊的伟大的民间艺术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自由的精神生产”,只出现在古希腊这个特殊的时代,进而说明精神生产的繁荣与社会的物质生产的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我们从中也可以明显看出,马克思是从与资本主义艺术相比较的角度赞扬古代民间史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