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的博雅教育传统及其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建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34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博雅教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西方教育传统,这种重视心智训练的非功利性教育思想,以及它的“七艺”教育内容体系,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博雅教育自古希腊时期诞生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古希腊的博雅教育是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非功利性教育;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科学技术知识开始进入博雅教育的课程体系,博雅教育的内容与对象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博雅教育呈现了一个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趋势。梳理西方的博雅教育传统及其演变趋势,对目前教育改革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63(2016)08-0125-07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①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西方教育传统,它肇始于古希腊,起初是一种通过人文学科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心智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非功利性教育。博雅教育自古希腊产生后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但直至今日,它依然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领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认真梳理博雅教育的演变过程,会对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古希腊博雅教育的肇始:休闲的取向

       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6世纪,古希腊经济高度发达,经济发达促进了文化繁荣,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教育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古代教育完整而典型的代表,代表了西方古代教育发展的高峰。古希腊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其教育类型截然不同。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和体育,目的是培养军人;雅典教育注重全面和谐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博雅教育体现了雅典人的文化性格,他们重视理智、德性和审美修养,鄙视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古希腊,自由人和奴隶是有区别的,当时的教育具有等级性。博雅教育针对自由民或贵族子弟,因为他们属于统治阶级,衣食无忧,所以才有条件接受那种主要内容为“博雅学科”,不注重功利训练和功利目的,旨在发展一个人的心智能力的博雅教育。这种教育对下层阶级子女则是一种奢侈品,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接受。自由人有责任从事博雅学科的学习,掌握一些关于他生活的世界、人性和宇宙运行方式的知识,能够理智地阅读、思考和讲演。否则的话,就不可能是一个自由人。古希腊的博雅教育有一个明显的非功利性特点,即通过休闲活动培育一个人的心智能力,它与功利或世俗化的追求是绝缘的。

       (一)柏拉图奠定了“七艺”的基本框架

       柏拉图在其著名的《第七封信》中指出,有理智的人只有在“自由的教育”(eleuther as paideias)中才能取得自信。“自由的教育”使志同道合者结成友谊,而且是一种高贵的友谊。柏拉图所说的eleuther as paideias,也就是英文所谓的liberal education,这是博雅教育概念在西方历史上的首次现身。

       古希腊人不仅创造了博雅教育思想,而且还创造了适合博雅教育的教育内容。在柏拉图之前,智者派建立了三个学科,即文法、修辞和辩证法,称为“三艺”。柏拉图一贯重视“三艺”的学习,他还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其中初级科目有体操、音乐练习和识字,高级科目有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此为“四艺”之雏形。这些学科虽然也有一些实际的功用,比如前三个学科可以用于政治辩论,算术可以用于家庭经济,几何可以应用于各种工艺,但柏拉图宁愿更多地用它们训练人们的才智、审美和德性。教育史家一般认为,博雅教育的课程体系由“七艺”组成,它实际上是“三艺”和“四艺”的相加,柏拉图奠定了“七艺”的基本框架,对之后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创设的阿加德米学园的课程,即以“七艺”为基本内容。阿加德米学园开设的课程有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这四门课程在教育史上称为“四艺”。按照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学园开设这些课程,是为了通过知识学习塑造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从注重感觉经验的虚幻不定的现象世界,转变为强调理性思维的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柏拉图认为,数学学科在学生认识转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数学学习不是为了单纯提高运算技能,而是为了发展人的理性思维,使人到达理念世界。算术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纯粹理性看到数的本质”,“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从而引导心灵面向善的理念。②柏拉图对几何学尤其重视,学园门前有“不懂几何者免入”的告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几何学的学习,“能帮助人们较为容易地把握善的理念”,“迫使灵魂转向真实”,“迫使灵魂看到实在”。天文学学习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心灵,训练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考,研究天文学要“正确地使用灵魂中的天赋理智”,“使灵魂的视力向上”,以探求理念世界。③在柏拉图看来,音乐教育包括三种功能:娱乐、陶冶性情和涵养理智。现在人们一般认为,音乐教育主要着重于技能训练,它的实用特征比较明显。但是古希腊的音乐教育与现在的音乐教育大不一样。首先,“音乐”内涵与现在不同,那时的“音乐”实际上是文学、诗歌、艺术和声学等人文学科的总称;其次,即便是有关声学的教育,柏拉图也强调要通过对声音本身的感受,寻找其中的和谐关系,从而把握声音本身的性质,探究声音的美本身和善本身,即“寻求美者和善者”。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摒弃专业训练的方式,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职业乐工,不是为了公开演奏,而是为了培养德性,涵养心灵。总之,音乐教育的重心在于塑造学生的心智能力,提高学生的德性修养。柏拉图也非常注重文法、修辞、辩证法等科目的学习,他认为辩证法学习是为了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探究事物本质,使人的智慧和能力更趋于完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柏拉图奠定了“七艺”的基本框架,十分重视博雅学科的学习对于一个人塑造心智和提升德性修养的价值,而轻视知识学习的实用价值。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一段话语,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柏拉图的教育价值取向:“当数学和其他合理的科学在古希腊人中发达起来的时候,科学的真理未曾反应到日常经验中去。它们只孤立着,隔离着,而且是高高在上的。医药得到了最大量的实际知识,但是攀不上科学的尊严地位,只是一种方术。而且其他的实用技术里,也没有甚么有心的发明和改善。”④据史书记载,古希腊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浓厚,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也很强,只是当他们在研究中发明了一些“技能”时,尽管它们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他们也不屑于推广这些“技能”,因为在古希腊人看来,纯粹的知识研究一旦与实用、功利挂钩,就成为一些低而下之的不上台面的活动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