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3 —7667(2001)06—0049—53 教育改革的阻力是教育发展中一种健康和必要的现象。当所倡导的改革具有某种潜在的危害时,阻力就是积极的力量。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感到威胁的个人或团体要求积极促进或传播阻力来反对改革。即使这种阻力不能充分地传播,它至少可能引起改革的倡导者在推行改革时小心谨慎,或按照一定的方式来调整它,以便能够考虑反对者的利益,明智地选择改革方案。对教育改革者来说,认识和处理反对意见并不仅仅是自己的选择、偏好或个人审美之类的事情。如果不能正视反对的意见,如果教育改革方案仅仅相当于对特定环境中既有的社会力量和关系现实的否定或避免,那么,实现预期结果的机会就接近于零。 本文将阻力定义为:在面临改变现状的压力时维持现状的任何行为。教育改革的阻力在任何一个情境中都可能是无数的。例如,仅就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改革而言,可以区分出下列障碍:缺乏时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手段、关于应该做什么未达成一致意见、缺乏从事必要工作的经费、人员流动受阻、教师准备不佳,教师缺乏兴趣和合作、缺乏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以及教师的冷漠等等。这些障碍既来自于社会,又产生于个人。[1] 综合西方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教育改革的阻力主要归因于文化障碍、社会障碍、组织障碍、心理障碍以及由改革本身的特性所产生的障碍等。这些障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的情境中、在不同的改革中是不同的。 一、文化障碍 文化是约束一群人的行为的规则系统,它往往限定了革新的心理与行为空间,因此,教育改革不能不受到文化的影响。产生阻力的文化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价值和信念。韦伯曾经描述了在欧洲资本主义出现之前, 缺乏职业道德、缺乏上进的愿望和其他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2 ]他指出,缺乏企业家精神和接受改革的意愿是经济变化的阻碍。海根把改革的文化障碍描述为成就和自主性等主要的社会价值在童年早期缺乏发展。[3 ]与社会价值和态度(如节约和成就动机)的缺乏密切相关的是对人做事的传统方式的信仰,这些往往抑制创新行为的出现,即使出现了新的行为也难以得到支持。 2.关于控制的信念。这是深植于文化之中的抵制改革的因素。在许多社会中,个体相信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是命中注定的,个人必须服从于它;他没有权力改变他生命的方向或影响他的事件。这是宿命论的观点。在宿命论观点和教育的革新性之间存在正相关,也就是说,控制未来的能力或能力感越低,一个人就越是缺少革新精神。对于有着逆来顺受悠久传统的中国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抵制改革的因素。 3.文化上的优越感。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识,存在着文化地位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会通过两种方式阻碍教育改革:与改革的执行者相比,改革方案设计者可能把自己的文化看作优于他所工作于其中的文化;来自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常常把他们的文化视为优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这种优越感无论是间接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引起了教育实际工作者对教育改革设计者及其倡导的改革的抵制。 此外,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可能认为他们自己的文化比别人的文化优秀,因此可能消极地抵制其他文化的成果。即使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帮助形成了改革方案,如果他们没有充分地参与对于改革问题的界定的话,他们也可能不愿意采纳它。教育改革设计者和执行者所持的不同的文化观点可能使他们在改革应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方面产生不同的期望,因而也会产生矛盾和阻力。这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难以有效合作的一个原因。 二、社会障碍 1、团体一致性或系统的稳定性。作为一个组织或系统, 存在内部一致性或稳定性的趋向。团体一致性涉及相互依赖问题。对改革的准备可能被那些相互依赖的人的不情愿或无能为力感所打消,即使改革足以改变教育系统中某些独立存在的部分,但可能对作为整体的系统没有作用,结果是它对系统的任何部分都不会产生真正的作用。此外,一个群体的行为可能受到另一个群体对它的期望的控制。如果参照组的影响强大,它对目标组的期望受到所倡导的改革的干扰,对教育改革的抵制也会发生。参照组受到可能的改革的威胁越大,它对目标组的反对就越积极。这是在教育改革实验中很容易见到的事情。 团体成员反对外来者是抵制改革的原因之一。这可能是由群体内高水平的同一性所引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制造另一个改革,这个改革的后果正是所要进行的改革。因为所倡导的改革是前者的后果,这就不太可能与外部的改革倡导者有关,从而避免对外部所倡导的教育改革的抵制。 2.规则的刚性。组织或团体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组织目标,遵循共同的规则。对规则的遵守可能产生对教育改革的社会障碍,因为规则提供了稳定性和行为的准则,规定了个体彼此期望的内容和范围。规则对于任何社会系统的行为来说都是基本的。结果任何与现有规则不一致的改革,都容易受到该组织绝大多数成员的反对。改革设计者要把握的关键问题是“人们为什么要遵守这个规则?”只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才能够使设计者调整他的改革方案,以满足或适应规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