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6)18-0069-04 2016年7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河北大学主办、中国经济史学会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承办的“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七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250位专家学者与会,并提交论文160余篇,盛况空前。本次学术活动分大会主题报告与分组讨论两个板块。与会学者围绕“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时,会议还按照中国经济史学会章程进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经民主投票表决,选出新一届理事会,并推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魏明孔研究员为新任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隋福民研究员为新任秘书长。 一、大会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共有11位学者作大会主题报告,其中多篇以近年来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趋势为主题展开。刘兰兮《经济史学科发展报告》,总结了30年来国内经济史发展趋势,肯定了近年来学界为构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所做的探索与努力;李伯重《“新”经济史学:对今天我国经济史研究的一点反思》,对当前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史学”,尤其是量化经济史学,进行了评析,强调其优缺点都很突出,在使用中必须与传统史学方法有机结合;陈争平《经济史与经济现代化研究》,指出当前经济学学科体系创新应当包含“经济现代化研究体系的创立”,而这个新体系必须以本国历史为基础,“立足国情世情”,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同时注意经济现代化与社会其他方面现代化的重要联系;贺耀敏《让实践的智慧滋养理论的思考》强调必须重视理论创新研究中实践的基础作用;马德斌《中国经济史的国际比较视野》则阐述了经济史研究中的开阔视野问题;雷鸣《论历史制度分析范式在我国外国经济史和比较经济史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阐述了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史方法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此外,学者们还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姜锡东以《论“唐宋中国变革”的生产力基石》为题,对日本学者的“唐宋变革论”进行了评述,针对性地提出“唐宋中国变革”概念,并着重论述这一社会变革的生产力基础;龙登高《廊桥遗梦:民间公共建设与基层自治的制度遗产》,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民间公益工程的筹资制度,并与西方近代做法做了比较;王珏《技术进步与国家发展的差距》,提出国民教育程度与国家起飞间并不总是存在正相关关系,错误的正规教育可能阻碍创新,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实际上对技术水平的影响更大;朱荫贵《试论近代宁波商人在上海崛起和成功的原因》,指出近代宁波商人之所以能在上海异军突起,得益于拥有“凝聚力强大的同乡组织”“远超其他商帮的团结和向心力”以及“在经济经营活动中金融与工商企业的相互渗透和互助”三大要素。 二、分组讨论 除主题报告外,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当代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等四个专业委员会还组织了分组讨论。 (一)古代史组 主要围绕政策评价、财税赋役、货币金融、市场发育等方面展开。 政策评价方面:魏明孔《鼎盛与衰败:隋代从设“轻税之法”到“扫地为兵”的经验教训》,追述了隋代两朝政策方针的转变及其后果,并提出警示:“政府的权力与社会经济的正常与否直接相关,政府的‘无为’而往往‘无不为’,政府的太‘有为’的结果是‘无为’乃至短命而亡”;杨德才、刘怡《论中国封建官僚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影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运用集体行动理论、博弈论等的相关理论,对明代官僚利益集团形成、行为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出民主、法制才是解决利益集团问题的有效途径;孙兵《人口、盛世与民生:对于清前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指出康乾盛世的繁荣掩盖了日益紧张的人口—资源矛盾,这也是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结果;徐旺生《解构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从中西“君权神授”之“事后附会”与“事先指定”存在本质不同谈起》讨论了中国为何不能自发进入工业社会问题。他认为其根源在于中国顶层政治权力争夺实际施行的是丛林法则,这使得中国政治环境恶劣,进而影响中国文明的总体发展。 财税赋役方面:董春林《由私济公:宋代内藏财政的职能变奏》考证了宋代内藏库在不同时期支出方式及用途的演变情况,认为宋代内藏库实际兼具天子私财和国家财政应急的双重属性;李义琼《周忱改革、“京库”与中央财政再分配》,以京师库藏为切入点,探析明代周忱税粮折征改革与明朝中央政局、中央财政再分配的相互关系,并论述了税粮折征改革对明代中央财政体制变迁的重要意义;范金民《明清江南官布之征解》考证了明清江南地区官布解运的数量、方式及运作过程。陈锋《清代盐运使的职掌与俸禄》则对清代盐运使的职权与俸银、养廉银及盐务管理经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王灿利用《新安蠹状》,考证了明代中后期徽州的粮长制、钱粮征收、里役变迁、军屯税粮征收等相关问题,进而揭示了明代中后期一条鞭法在中央规定与地方执行之间变异。 市场发育方面:廖寅、肖崇林《宋金元市令司小考》,考据对比了南宋、金、元三朝市令司职能差异,认为前者只有政府采购职能,而后两者才是市场管理机构;吕变庭、李梦斌《论于阗三大传统技术产业对北宋消费品市场的影响》,论述了于阗珠玉、布匹及药品在北宋的消费情况;李晓龙《产销政策与清代盐场制度的演变》,梳理分析了清代盐政制度流变,认为清代盐政主要围绕着商人运转,“重运销而轻场务”,对生产过程的干预较弱;许檀、徐俊嵩《明清时期芜湖关的税收与商品流通》,考证了明清时期芜湖税关商品流通种类及税收数额;陈倩倩、周生春《社会资本视阈的明清商帮会馆博弈分析》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探讨了明清时期商帮会馆集体行为的机制及成因;邓亦兵《清代前期北京粮食市场上的政府与商人》,考察了清代前期北京粮食市场上的政商关系。此外,张海英利用明清商书,考察了明清商品市场的一些特点;王明前针对以往学界对中国传统行商制度所持否定态度进行了辩驳;张彦台梳理了中国牙商制度流变;张世慧研究了清初牙行侵商问题及政府对此进行的法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