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发生理论:对民主化理论问题意识的修正 民主化研究伴随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而兴盛起来,现今已成为比较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民主政治实践的拓展是推动民主化研究的主要动力,催生了蔚为大观的民主化理论。在西方学者看来,民主化是指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的过程,因此民主化理论关注的焦点就自然落在非民主政治是如何崩溃、民主政治是如何建立的问题上。综观当前的民主化理论,既有的研究主要致力于解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民主化过程的分析,即探讨政治行动者在民主化过程中的分化组合、联盟、博弈状况及其对民主化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政治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对于理解民主化过程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①第二,对民主化方式的分析,即非民主政权是以何种方式结束的,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根据谁领导民主化进程归纳出变革、置换、移转等方式,特里·卡尔(Terry Lynn Karl)和菲利普·施密特(Philippe C.Schmitter)依照精英和大众战略互动的关系总结出协定、强加、改革、革命等方式,唐纳德·夏尔(Donald Share)基于领导权和持续性概括出渐进、决裂、斗争、和解等方式;②第三,对民主化条件的分析,即研究何种条件有利于民主化以及何种条件阻碍着民主化,学界的讨论比较注重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不平等、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公民社会的成熟程度、既往的民主经历等条件。③ 当学者们沉浸在民主化浪潮带来的激动之中时,民主化的政治后果开始显露并让他们感到沮丧。有些国家尽管建立了民主体制但是民主政治却没有兑现,有些国家刚刚建立的民主政体旋即崩溃重新回到威权政治。民主化的后果说明,那些被认为实现了民主转型的国家只不过经历了“政治转型”。④民主化的政治后果对民主转型的否定促使民主化研究转向,即关注的核心问题开始由民主转型变成民主巩固,后者旨在回答民主转型的国家如何将民主稳定下来并深入发展。综观民主巩固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学界的思考集中在民主巩固的标准、序列、条件、民主质量等问题上。其中,制度设计与民主巩固的关系尤其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宪政结构、政党体制、选举制度、国家结构、经济体制等制度之间的搭配对于民主巩固来说发挥着关键的作用。⑤ 民主转型的政治后果不一定就是民主政治的建立,民主政治建立之后也不一定就能够巩固下去。理论与实践的困境导致了民主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民主转型向民主巩固转向,然而此种转向则暴露出主流民主化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缺陷:民主化理论的问题意识的内在预设是旧政权瓦解之后必然出现民主政治。民主化理论的问题意识实际上就是民主转型意识,其提问的方式是“民主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旧的非民主政治是怎样被摆脱的?”这种提问方式认为,旧的非民主政治解体之后接替它的将是民主政治,似乎民主的建立是无须前提条件的,民主政治是非民主政治瓦解的自然后果,所以如何摆脱非民主政治即民主转型就成为民主化研究的核心领域。民主化理论的问题意识明显地受到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所孕育的乐观情绪的影响,其实理论和经验都难以支持民主政治在非民主政治解体之后自然建立起来的论断,真相正如吉列尔莫·奥唐奈(Guillermo O'Donnell)和施密特所言:“民主转型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过程”。⑥托马斯·克罗瑟(Thomas Carothers)认为,建立民主政治的“无先决条件”的狂热激情主导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民主化研究。⑦ 民主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变成民主巩固,是为了应对问题意识的缺陷而采取的避重就轻而又合乎情理的策略。说它避重就轻是因为民主化研究只是转移了自己的核心议题,却并没有从根源上反思自身的问题意识,而是延续了存在缺陷的问题意识;说它合乎情理是指既然民主是现实中最优的选择,而且民主的建立和保存又如此艰难,那么民主化研究理应将民主巩固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意识是理论的开端和根源所在,如果一种理论的问题意识存在缺陷,那么不仅理论的发展空间和解释效力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且理论本身在逻辑上的自洽性也将遭到质疑。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民主化理论的问题意识进行修正,以便提升民主化理论的理性品质、拓展民主化理论的发展空间、强化民主化理论的解释效力。 本文对民主化理论问题意识的修正是将其问题意识的基本预设——非民主政治解体之后代替它的自然是民主政治——转换成民主化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即为什么在非民主政治解体之后代替它的是民主政治?或者说,在非民主的政治环境之中,民主的条件是怎样组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进而使得民主政治能够在旧政权解体之时破茧而出?本文将修正后的民主化理论的问题意识称为民主发生的问题意识,并将发端于这个问题意识的理论称为民主发生理论。民主发生理论的主旨自然区别于民主转型理论和民主巩固理论,它致力于解释民主是如何在非民主的政治环境中发生的,当然,它绝不是外在于民主化理论的理论,而是内在于其中的一种理论转向,其目的是通过修正民主化理论的问题意识,重新理解和整合由于民主化理论的问题意识固有的缺陷而被遮蔽了的、原本就散落在民主化理论之中的民主发生理论的构成要素。 依据上述分析,本文的基本工作是在民主化理论所呈现的纷繁复杂的解释要素中将民主政治的发生机制和解释逻辑整理出来,也就是在民主发生的问题意识的指引下归纳出研究文献中存在的比较政治学、历史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三种民主发生的解释模式。⑧比较政治学的解释模式诉诸经济发展、公民社会、政治文化三个条件,这种解释模式认为,只有当作为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的公民社会足够强大、政治文化趋于成熟、并且同经济发展耦合在一起时民主才能发生;历史社会学的解释模式诉诸资本主义、社会结构、阶级力量均势三个条件,这种解释模式认为,当资本主义发展所更新的社会结构能够形成政治上重要的阶级之间均势的时候民主才能发生;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模式诉诸经济不平等、资本类型、政治资源分布三个条件,这种解释模式认为,民主的发生机制实际上是存在于经济不平等、资本类型和政治资源分布之间的制约关系中的阶级之间的结盟和敌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