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范式到农业范式:中国教育发展范式的必要变革

作 者:

作者简介:
冉亚辉(1977- ),男,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与教育管理研究,重庆 401331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工业范式教育强力推进了教育规模和质量,同时,导致了对个性的压制和对规范性的过度追求,其内在缺陷在于缺乏理想、无视个体天赋、忽视教育自由。农业范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矫正工业范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削弱工业范式教育对个体的过度强权和工具主义倾向,尊重个体在教育中的自由,同时,理解教育本身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实践农业范式教育发展需要摒弃教育的工业化复制思维,尊重个体的教育自由选择权,尊重个体的教育天赋,在教育发展上强调多元发展范式,在教育的发展价值观上充分尊重创造性的首要价值,而不是简单迎合社会需求。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5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5)07-0003-05

      教育发展有着明显的基本范式,托马斯·库恩认为,范式是指一种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也即该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的共同立场、共同使用的认识工具和手段[1]。在社会研究领域,范式则是“观察社会世界的一种视野和参照框架。它由一整套概念和假定所组成……范式是研究人员通过它观看世界的思想之窗”[2]。具体而言,在教育领域,教育范式反映和呈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普遍共性、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是反映该教育基本特点的系统范畴。教育范式不仅体现在该种教育的基本理论层面,还反映到具体的教育现实实践中,是一套有着鲜明特色的概念、理念、内容和实践特征的体系。

      自浪漫主义兴起,近代从对神性的尊崇到对人性的尊重,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现代性在人类社会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工业范式大行其道,已经成为社会领域中的基本范式。教育作为人类自身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维度,在此过程中也刻上了深刻的现代性,其工业思维在今日的教育领域随处可见,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单一的竞争路径,给所有社会个体深深地刻上了现代性的印痕。

      哲学领域关于社会现代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对教育领域现代性工业范式却缺少理性思考,在有着科举传统的中国,现代性的工业范式更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教育领域。这种工业化的教育范式已经常识化,似乎成了当前教育领域中一种无须争辩的存在,但我们仍然需要谨慎思考,这种存在或许是需要警惕的。

      一、现代教育的工业范式倾向

      现代教育正如现代社会中的其他构成一样,浸染着浓重的现代性。现代性的工业范式一方面强力推进了人类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将强大的考试和工业化的教育规范强加于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身上,并导致了对个性的压制和对规范性的过度追求。客观地看,工业化教育的大力推行,一方面解决了个体的受教育权,推进了人类的教育平等,扩大了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原本应该人性化的教育价值观被工业化,其背后的工具理性开始滥觞于教育之中,教育事实上成了一种控制(社会的思想、知识和规范控制),不再以启迪和创造为己任,简言之,削弱了教育的基本精神,教育不再关心人本身[3]。教育的过度现代化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忧虑,加拿大道德哲学家泰勒对此提出了三个隐忧,分别是教育意义的丧失、工具理性的猖獗和个体自由的丧失[4]。

      (一)现代教育整齐划一的现代性

      现代教育的现代性随处可见,同样的学制,同样的教材和课程,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同质的教学楼结构,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育培训等,现代性的工业化教育正大批量“制造”社会个体,导致社会个体千人一面,特别是在思维上雷同,缺乏个性,缺乏创造性,缺乏教育中艺术美的存在。这种工业范式教育事实上如同工厂中的流水线一样,生产着统一但缺乏个性和创造力的产品,这种产品并非我们想要的,也并非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这种工业范式教育客观上有着准确、效率和公平的优点,是工业社会的标准化崇拜以及测量型范式的成就标准镜像在教育中的充分体现。工业范式的成就标准以标准化和测量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假设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教育就大批量培养相应标准的人才[5]。

      (二)工具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

      现代性的工业化范式教育的另一个倾向是浓重的工具主义倾向。将学校教育视为生产过程的隐喻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工业革命,其特征是追求标准化、一致化、精确化、测量化及理性化[5]。在工业范式教育中,学校课程是教育生产的工具,学生则是教育过程的基本原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最终产生的接受过教育的学生是符合社会预先需要的产品。工业化范式教育的基本模式就是根据社会需求,教育调整自己的生产流水线,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在现代教育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教育就会马上大力开展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大批量的人才培养目的并非发掘个体的天性和天赋,而仅仅是迎合社会的需要。这种教育范式无疑是典型的工具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无视个体的选择自由,无视个体的喜爱或厌恶,并且任何个体在这种强大的教育工具面前都是渺小和无力的。

      (三)工业范式教育的问题与危机

      工业范式教育是现代社会无法拒绝的存在,现代人类知识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规模都决定了这种工业范式教育存在的必然性,但其背后的问题也是严重的,这是导致人类社会整体平庸化和个体个性缺失的重要原因。工业范式教育的致命问题主要在于三个维度:其一,这是一种没有理想的教育,教育导致个体工具化;其二,这是一种自负的教育,无视个体的天赋;其三,这是一种没有自由的教育,最终产生复制型的社会。由于工业范式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利润和效率的倾向,最终导致人的技术化、工具化,使教育最终成为一种单纯为生产服务的手段,从而失去了教育的理想和价值基础。

      工业范式教育背后的哲学理念是人类的理性,在哈耶克看来,理性是在人的学习和理想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力量,也是一种人为的力量,与本能的自然力量构成为一种对应。理性对于人类必不可少,但理性难免令人狂妄,因为理性赋予人力量,这是一种驾驭自然的力量和操纵社会的力量。理性的这种后果被哈耶克命名为致命的自负,这也正是哈耶克集毕生思考和呐喊要我们努力防止并永远加以警惕的[6]。自负的教育无视个体的天赋,视个体为教育材料,将相同的教育强加于所有个体之上,最终产生模式化的个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