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14)06-0073-07 现代审美在日常生活审美和颠覆性审美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这种趋势使得审美范畴急剧扩大,此前种种的不可能,如今自然而然进入了审美的视野,“暧昧”审美就属于这样一种情况。“暧昧”审美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美学中是本质本相的存在,在西方审美中也屡被提及,但一直被忽略被遮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审美、传统审美话语梳理和东西方理论打通的视域下,“暧昧”审美散发出古老而又鲜艳的光彩。本文拟从普遍的心理学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审美观照,西方现代科学呼应以及作为普遍的审美感悟方式和艺术表现、表达手法等方面论述“暧昧”审美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一、“暧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有着广泛的心理学意义 鲁迅在日记里多处用过一个词,“洗脚”,“今晚洗脚”,“又洗脚”。[1](P317)学医出身的鲁迅或许真的很讲究卫生,但却绝对没有在日记里记录洗脚的必要。事实上,“洗脚”是一个相当含混,委婉及暧昧的词,是鲁迅创造的一种隐喻,为着一种“暧昧”表达的需要。隐喻创造对鲁迅来说,或许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其意义,则很重大。亚里士多德曾说:“尤其重要的是善于使用隐喻字。唯独此中奥妙无法向别人领教。善于使用隐喻字表示有天才,因为要想出一个好的隐喻字,须能于不大相似的事物中看出它们的相似之点。”[2](P176) 关于“洗脚”的隐喻与“暧昧”,知名度很高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只有受宠的女人,才能享受专门的洗脚待遇,被冷淡、失宠的,此种待遇随即取消。洗脚的意义相当暧昧,宠辱的意味却异常清晰。电影中洗脚的“暧昧”,成了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的社会里,弱女子悲惨命运的隐喻。 在文艺作品模拟的现实生活中,“暧昧”质性的事例不胜枚举。《红楼梦》中,某些“暧昧”之处相当精彩。宝玉在侄媳妇卧房中的白日梦,宝玉跟袭人行知心会的情事,倔老头子喝醉了酒骂人家“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宝玉送给黛玉的手帕,黛玉说宝玉的“你可改了吧!”晴雯的挑灯补裘,出家人妙玉借口宝玉是一俗人,不配用更精致的茶具,而只给他用自己的茶杯冲茶喝,无不充满无限的“暧昧”的兴味。 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全诗二十个字无一处提及“怨”,但是,在具体细微的情节描绘中,那种孤寂冰冷的感受异常浓烈,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模糊的哀怨愈品愈浓。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似”好像是坦然直陈,“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好像答非所问,但是,只要用心体会,那种无边无际、波澜壮阔、永无停歇的悲伤与哀愁又跃然如见,震撼人心。文字“暧昧”朦胧,情感却清晰可感。相比之下,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里的暧昧,就简单明了得多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中,很多事都跟“暧昧”有关。“暧昧”是一种常态的真实的心灵状态。不可否认的是,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在很多地方,很多事儿都跟“暧昧”有关,且影响深刻而久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讲的这种“暧昧”,只能是事物的一种常态的真实的存在状态,更多的跟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灵感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水准低下,行为龌龊下作无关。 “暧昧”,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就是捉摸不透,游移不定,就是不分明,不清晰,不明确,不确定。或者,就是故意不说清,不道明,故意让事物停留在捉摸不透,游移不定,或者不分明,不清晰,不明确,不确定的状态。[3]从而实现某种特定指向的分明、清晰、明确、确定与真实。“暧昧”有着芜杂、含糊、含混、混一、模糊、交叉、参差、重叠、错综、融合、回旋、转换、纠缠、暗示、隐喻、遮蔽、多义、歧义的质性。 “暧昧”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更是一个有无数可能的巨大的空间,蒙着微妙的面纱,蕴涵着种种玄机,指向那些巨大的真实,需要感受者的想象、感受、知觉和味觉,调动其全部的能力和激情,去梳理,去品味,去把玩,去挖掘,去抽丝剥茧,去探究体验,去感悟,并从中认知生命的本真意义,人生的本真意义,宇宙的本真意义。[3] 二、“暧昧”在哲学层面是一种本质本相的存在 (一)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暧昧”是一种本质本相的存在 1.《庄子·应帝王》的“浑沌”与“暧昧” 《庄子·应帝王》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4](P267) 庄子非常会讲故事,而且直逼世界的真相。“暧昧”、“浑沌”大概是世界的真相、本相。有时候,世界世事的意义就存在于一片混沌模糊之中,在说不清道不明中,自由生长,一旦要逐一区分,则一切都将不存在。“水至清则无鱼”是这个道理;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之一:“天街小雨润如稣,草色遥看近却无”是这个道理;曹元宠的《卜算子·咏兰》:“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也是这个道理。世间真相如同月色,如此的暧昧混沌而又清晰分明。 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我们听不到花儿开放的声音,看不到鸟儿飞过的痕迹,透过所有的浑沌暧昧与未知,我们正拥有着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