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 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4)04-0008-08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最早在法国思想界提出,后来传到美国,成为当时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影响遍布建筑、文学、美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是一种以超越现代主义为目标的新思想或新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理论是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也产生了后现代教育对现代教育的批判。[1]许多教育学者从后现代的视角出发,对现代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提出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教育思想理论,对于新时期教育理论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及理论特征 (一)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1981年,法国《世界报》借用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一句话,向其读者宣布“有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幽灵在欧洲出没作祟”。[2]对后现代主义的比喻像对曾经的共产主义一样,足以见得后现代主义在当时的西方有多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将后现代主义比作“幽灵”,更恰当地描绘出了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与不确定。正因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至今都没有一个对后现代主义的统一界定,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自己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如德里达用“解构”与“延异”来表达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利奥塔则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等等。目前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历史范畴下的后现代主义。“任何历史范畴,都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无具体内容的,总是要包含特定历史时期内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但是,任何历史事件,又可以按照其事件的性质和过程加以分类,作为历史范畴的‘后现代’,可以按历史事件不同系别和不同性质确定其分界线”。[3]24因此,可依据某个有特定历史事件的历史阶段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划分,如西班牙诗人菲德里柯·德·奥尼斯曾使用“后现代”的概念来表示1905-1914年所出现的欧洲文化。哈贝马斯曾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提出,将尼采作为现代主义进入后现代主义的根本转折点。也有学者将20世纪初至一战期间作为“现代”与“后现代”的分界线,或者是以“后现代”第一次出现的时间作为划分,普遍上学术界认可的是以20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作为分界线。但有些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主义之中孕育出来的,不能简单地进行阶段的划分。 第二,文化范畴下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批判与超越,最早在文学艺术及建筑领域出现,后来扩展到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文化历史学家勃纳德·卢森堡在《大众文化》的导言中,用后现代这一词汇来描绘大众文化的新特点。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一词被广泛地引入文化理论领域,掀起了有关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评论思潮。哈桑就是代表,他将后现代主义与自己的“沉默文学”结合起来,意味后现代主义文学就是“沉默文学”的继续。丹尼尔·贝尔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它是一种必然发生的后现代性文化。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化评论家詹姆逊,在他的代表作《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提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第三,思想范畴下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是对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否定,倡导的是用复杂性思维方式来看待丰富多彩的世界,反对的是整个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主张消解传统的二元对立结构。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人道主义、反基础主义、反理性主义、反现代性。如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性的告别,必然表现为与合理性的决裂,他将非理性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4] 第四,一种生活方式下的后现代主义。这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一种后现代式的生活,应该是不同于现代的生活模式,不同于现代的生活理念,不同于现代的生活态度。高宣扬把这种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游戏化的生活,他认为后现代游戏生活的特征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不再遵守传统道德和规范所规定的协调祥和的生活,努力尝试新的生活的可能性;二是充分利用当代消费社会所提供的休闲生活条件,宁愿过以消费旅游为基本生活方式的新“游牧式”生活;三是将生活艺术化和美学化;四是后现代生活应是女性化的生活方式,体现认识对生活的“引而不发”和“后发制人”。[3]73-74 由此,可看出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社会思潮具有的丰富内涵。同时,我们可以选择后现代主义自身所具有的两个典型特征入手来理解其内涵,一是解构,对一切传统以及现代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全面解构;二是反现代主义,即对一切反映现代性的事物和思想而进行的批判与超越。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必须要先了解后现代主义与结构主义、现代主义的关系。因为谈解构,必须要理解结构;谈反现代主义,必须要理解现代主义。 1.后现代主义与结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