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3)11-0062-04 文学就其本质而言,属于人类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因此文学活动也属于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传播的一种形态。诚如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洛文塔尔所言“文学本身就是传播媒介”。①就此而言,以传播学为视角研究文学现象显然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就海外的研究情况看,对文学传播以及文学传播理论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而就系统的文学传播学理论研究看,“文学传播研究作为传播学分支仍未建立”。②传播研究于上个世纪中期在美国形成一门学科,70年代末传入我国,至80年代初即有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开展文学研究,如1984年张可礼在当年《文史哲》第5期上发表了《建安文学在当时的传播》一文,可以看出作者是比较自觉地从传播学的视角观照建安文学的。截至目前,文学传播研究已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现象,例如以“文学传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即可以搜到二百八十余篇相关文献。大致说来,有关文学传播研究主要涉及断代文学传播研究、文学传播的个案研究、文学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与文学活动、文学审美传播、文学传播与语言变革、文学传播与媒介发展、区域文学传播、文学传播思想以及文学的跨文化传播等。文学传播研究的实践必然要求学界开展文学传播理论研究,其核心即文学传播理论体系的研究。检视有关研究情况,可看到至本世纪初即有学者开始对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进行探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有关研究基本上还属于起步阶段,因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我国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文学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属于该学科的基本框架或基本面貌,主要涉及针对有关该学科的特定的研究对象究竟应该研究哪些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该学科的研究水平。截至目前,关于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的研究虽然起步不久,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具体研究情况看,此方面的探究主要包括曹萌教授、霍有明教授、李永平教授、文言教授以及柯卓英教授发表的一些成果。 2004年第4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文学传播研究所的一篇学科简介《沈阳师大新拓学科简介 中国文学传播学》,介绍了他们在中国文学传播学研究方面的自觉探索,这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最早明确提出文学传播学的概念,并从学科发展的高度,从传播学角度研究中国文学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同年该校学报第5期发表曹萌教授的论文《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论文提出“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既可在国内外传播学界开拓出文学传播学这一独特学术领域,又为建设文学传播学学科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此后曹萌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自觉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发表了一系列与文学传播学理论相关的成果。从其研究实践明显可以看到其在文学传播学学科建构方面的努力。例如《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作者:曹萌、张次第,载《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主体》(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目的与功能》(载《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第6期)、《论中国古代的文学传播思想》(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在《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一文中对有关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内容作了解释说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是经过学术嫁接而产生的新学科方向。它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功能、传播思想、传播类型,以及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重要因素等内容或对象的研究,探析中国古代文学信息的产生及其传播规律。”2007年10月王绍良、赵丹丹分别发表文章,对曹萌的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系列著作进行肯定。③ 2006年12月,辽宁大学文言教授主编出版了《文学传播学引论》一书。该书从传播学的方法与视角来审视文学现象,总体框架上,从“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的“五W模式”出发,建构了包括文学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文学传播的内容分析、文学传播的媒介分析、文学传播的受众分析、文学传播的效果分析五个研究层面。 2008年1月,西安石油大学柯卓英教授发表了《文学传播学的理论建构》一文,讨论了文学传播学的学科框架问题。作者认为“文学传播学的学科构成可分为理论文学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学、实务文学传播学三个分支学科。”④对三个分支柯卓英教授也作了进一步的简要说明。 二、传播学与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建构 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应该如何建构?既然文学传播学属于传播学和文学交叉融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我们即可从传播学理论体系出发去思考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问题。 传播学研究一般涉及传播与传播环境之关系、传播诸要素及诸环节、传播诸形态之研究。虽然也从史和应用的角度研究人类传播活动,但目前主要是一门理论型学科。从传播学学科框架出发,推之于文学传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文学传播活动与相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第二,文学传播诸要素诸环节的研究,包括文学的传受双方与传受环节乃至反馈环节的研究、文学传播内容的研究、文学传媒的研究等;第三,关于文学传播的各种形态的研究,传播理论研究中通常把传播现象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以及网络传播等。我们可以从国内外有关传播学著作看到这一点,大部分系统介绍传播学的著作内容均大致如此,如被作为教材而广泛使用的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⑤一书。进一步看,就文学传播与传播环境之关系研究而言,包括文学传播及其诸构成因素及诸环节与社会整体以及构成社会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就传播诸要素及诸环节而言,则涉及文学生产与传播的主体的研究、文学本体的研究、文学传媒的研究、读者研究、文学传播效果研究和文学传播与接受以及反馈环节的研究。就文学传播的诸形态而言,涉及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传播现象划分的各种文学传播的类型,例如从媒介的角度、从传播活动参与者身份的角度等,在传播分类中,最常见的是从传播规模以及社会学的角度,把传播区分为人内传播(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相应的则有人内文学传播(内向文学传播)、人际文学传播、群体文学传播、组织文学传播和大众文学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