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变革与社会变革

——基于西方教育历史的诠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单中惠(1945-),男,浙江绍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教育思想史、西方教育问题史、西方幼儿教育史研究,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容提要:

在西方教育历史上,随着社会的变革,作为人类社会主要教育机构的学校也进行了变革。西方学校的第一次变革旨在使学校生活趋于有序。西方学校的第二次变革旨在使学校生活趋于多样。面对21世纪西方社会的发展,西方学校必将随之进行变革,使学校生活趋于融合也许将会成为西方学校未来变革的主题,但它在某种意义上却是教育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13)11-0024-05

       现今的时代,学校已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一种教育机构。在西方教育历史上,自学校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美国教育家杜威(J.Dewey)在他的很多著作中写到学校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1899年,他在《学校与社会》(The School and Society,)一书中就大声疾呼,社会“根本的状况已经发生变化了,在教育方面也只有相应的改变才行”[1](P30)。法国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E.Durkheim)在《教育思想的演进》(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Thought,1938)一书中也明确指出:“教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型的结果与征候,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入手来说明教育的转型。要想让一个民族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环节上感受到改变教育体系的需要,就必须有新的观念、新的需要浮现出来,使此前的体系再也无法满足需要。”[2](P231)基于西方教育历史的视野,在社会变革的推动下,西方学校的变革主要有两次:第一次学校变革是旨在使学校生活趋于有序的变革;第二次学校变革是旨在使学校生活趋于多样的变革。面对着21世纪社会的变革,西方学校无疑将面临着新的变革,使学校生活趋于融合也许将成为西方学校未来变革的主题。

       一、使学校生活趋于有序:西方学校的第一次变革

       就西方学校的产生而言,学界一般认为,根据考古发掘的推断,最早的西方学校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古代巴比伦;根据古代史料的记载,最早的西方学校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古代埃及①。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发展。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西方学校的种类得到了不断地扩大。从学校的教育内容来看,西方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体操学校、角力学校、修辞学校、文科学校、实科学校、文实学校、工业学校、农业学校、职业学校等;从学校的教学方法来看,西方有导生制学校、手工学校、劳作学校、活动学校等;从学校的管理主体来看,西方有行会学校、城市学校、慈善学校、教会学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国民学校、独立学校等;从学校的分级程度来看,西方有母育学校、幼儿学校、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等。

       西方学校的第一次变革开始于17世纪。这时,欧洲正是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随着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开始形成。各种新的思想和方法不断涌现。17世纪40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与此同时,关心生产力提高的新兴资产阶级也需要科学的帮助,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精神视野。这一切表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了。因此,17世纪欧洲的时代精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平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普及需求,都使得已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西方学校面临着变革。

       但是,无论在学校管理制度上,还是在学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当时欧洲的学校都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不是儿童接受真正知识的场所,而是儿童才智的屠宰场;学校的教学不是有序的,而是混乱的;学校不能使人留恋和得到愉悦,而只能使人感到厌恶和反感。本来应当清晰的和条理分明的讲授却被混乱的和复杂的讲授所取代,使学生好像是走入了知识迷宫。在这样的学校里,有些现象甚至是触目惊心的。例如,在法国,有一位校长“在任教期间用杖打过学生911 527次,鞭打过学生124 010次,扭学生耳朵10 235次,打学生头1 115 800次。此外,他还让学生在三角木板上下跪777次,让学生戴傻瓜帽子5 001次,让学生高举棍子1 707次。他曾经说过大约3 000句脏话”[3](P416)。

       在西方学校第一次变革中,曾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被称为“教育科学奠基人”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在学校应该提供一种“周全的教育”的思想引领下,他第一个从理论上全面论证并制定班级授课制,他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教学原则使教学方法井然有序。他还撰写了《组织一所良好学校的准则》(Laws of a Well-ordered School),这是学校管理方面的最早著作之一。夸美纽斯明确论述了学校本身的概念、学校的组成等。他认为,学校是一个共同的教育和教学机构、共同的学习场所,保证学生获得一切要学习的知识;学校的各个部分只有处在一种有规律的和不变的依从关系中,学校才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算是有组织的,以达到共同的目的。在强调学习的程序和制定统一的学制系统的同时,夸美纽斯还在总结前人教育的基础上,专门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他认为,按年龄分的班级是把成绩相同的学生结合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容易地带领学习内容相同的、学习同样勤勉的学生奔向同一目标;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每个教室都有自己固定的内部布置(包括教师的讲台和学生的凳子)。最有趣的是,他运用自然界的例子来说明班级授课制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例如,把教师比作太阳,可以发出同样的光来照亮每一个学生;把教师比作泉眼,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从每一个学生身上流过。确实,夸美纽斯关于学校、班级和课堂的观点使得西方学校生活由原来的无序变成有序,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和之后的普及学校教育的社会需求,推动了学校教育的革新,促进了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