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党纪监督的做法及其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家喜,黄卫平,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深圳 518060

原文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党纪律关系到政党的组织性、行动力和统一性,进而关系到政党的生命力。多党竞争的选举体制、分化或融合的权力结构以及政党卡特尔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党纪监督的制度背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政党把政党一体性作为党纪监督的重点;将政党纪律与国家法律有效衔接,党纪置于国法之内;党纪监督与党内民主有机结合,保障党纪监督的慎重性和公正性;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权力约束的严密网络。上述经验做法,对于中国共产党强化政治纪律、严明党纪执行、健全外部监督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4 年 05 期

字号: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4)01-0175-06

      在西方语境中,政党纪律(party discipline)常常与政党统一性(party unity)、政党一体化(party cohesion)、政党力量(party strength)互换使用①,有时又被狭义地理解为议会党员的投票一致性。在以竞争性选举为导向的西方政治体制下,政党纪律更为集中地体现在各政党为了争夺选票和执政地位而进行的规约本党党员,特别是党内精英政治行为的举措。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党纪律关系到政党的组织性、行动力和统一性,进而关系到政党的政治影响力。

      一、西方发达国家党纪监督的制度背景

      从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政治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选举竞争性日趋激烈,选举花费不断扩大,候选人重要性不断提升;党员数量与政党认同度降低,政党卡特尔化与国家化趋向等,这些趋势对政党纪律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准确把握这些外部影响因素,是认识西方政党党内纪律监督的基本前提。

      (一)竞争性的选举体制

      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各政党围绕议会或总统的选举而展开角逐,选举成败关系到政党的存续。为了争取执政权力及获得更多的议会席位,各相关性政党进行广泛的选举动员、经费募集及政治攻讦。竞争性选举对于各政党纪律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政治献金层面。

      一方面,竞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举经费的充裕程度。各政党选举的竞争,实质上是它们募集竞选经费之间的竞争;而选举经费数额既反映了选民和大财团对各政党选举结果的预判,也影响着各政党进行选举动员的经济资源,进而影响着选举成败。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竞选经费,一些政党领导人和候选人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党纪国法获取政治献金,造成丑闻不断。例如,2000年1月,德国前首相科尔因政治献金丑闻被迫辞去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职务,涉及政治献金总金额近200万马克;同年7月,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因接受法国商人巨额捐赠而提出辞职;2007年12月,英国前首相布朗因工党涉嫌收受地产富商巨额秘密捐款而受谴责,继而内阁也陷入危机。

      另一方面,选举的激烈性,导致各政党对于本党候选人的政治清廉情况尤为关注,进而成为党纪监督的重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各政党之间的竞争也体现为各政党之间的严密监督,如对他党政策主张的批判以及政治对手丑闻的追踪。各政党候选人犹如透明人,其政治丑闻、负面新闻、贪污腐败以及行为不检点,都会被政治对手看成重要的政治议题,不惜加以夸大和穷追猛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藉此降低政治对手的支持率。为了维护本党正面形象,各政党对于本党政治候选人的任何瑕疵也不会容忍,一经公开或暴露,即刻切割,尽可能降低对本党的拖累。

      (二)分化或融合的政府体制

      不同的政府体制对于党纪监督也产生了不同影响。在西方选举体制下,政党和议员都是精于算计的理性人,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来进行投票,政党争取上台执政,议员希望当选、连任或者党内晋升。②但总体而言,议会内阁制国家比总统制国家的党纪要求更为严明,对于本党议员投票行为监督也更为严格。议会投票一致性甚至被看成是责任政府的先决条件。③每一部由议会通过的法律和政策,都可以看成是对内阁的信任表决。一旦内阁未能在议会通过法案,或者未通过议会信任投票,内阁将被视为失去了议会的支持,并面临着或是下台或是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的结果。议会制下的执政党领袖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确保本党议员听从自己的意志,如从后座议员晋升到前座议员,许诺予以部长职位,决定下届选举是否提名及给予支持等。④同样,反对党则会通过强化本党议员行动统一性,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逼迫执政党下台,争取自己组阁的机会。

      相形之下,实行权力分立的总统制国家,政党的纪律会相对松散一些。采取分权模式的总统制国家,行政权与立法权分开行使并相互制衡,掌握行政权的总统,其提出的预算案要经议会审议通过,但不会因为不通过而辞职;总统还拥有“立法否决权”用以制衡议会立法权。因此,总统制国家不存在政府必须依赖于议会认可和信任才能存续的情况,也不存在议会否决政府的提案而导致内阁更迭的情况。执政党不会担心本党议员在某项议案上与党魁背道而驰而导致本党下台,因此对于本党议员投票的约束相对宽松一些。并且,美国政党以“选举公职”为主要目的,各个候选人的“个人色彩”超过了其所隶属政党的色彩,美国政党的组织及功能是为配合上述“人的推举”而存在的。⑤甚至来源广泛的巨额政治经费也主要由候选人个人而非党组织筹集并花费掉。

      (三)卡特尔化的政党形态

      根据卡茨(Richard S.Katz)和梅尔(Peter Mair)的分类,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先后经历了精英党、群众党、全方位党,再到卡特尔政党的转变。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出现卡特尔化趋势,即政党从独立于政权的政治组织朝向准国家机构过渡。作为民主体制下的新现象,卡特尔政党体现了政党与国家相互渗透以及政党冲突的新趋势。随着卡特尔政党的发展,政党变得自我欣赏,更为专业化和官僚化;实质性的党际竞争只是集中在政权管理的有效性上。由于获得庞大的国家财政补贴和各种利益补偿,卡特尔政党主导下的竞争性选举日趋呈现资本集聚、高度专业化和集权化的特点。同时,在卡特尔政党内部,党员和非党员的区别日趋模糊,政党邀请所有的支持者、党员或非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和候选人选举,藉此扩大政治支持者。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