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56年,美国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A ·阿尔蒙德在美国《政治学杂志》上发表了《比较政治体系》一文,第一次提出“政治文化”这个概念,并运用它来分析比较各个不同的政治体系。自此以后,一大批学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发表了许多文章和专著。如卢西恩·派伊、戴维·伊思顿、塞缪尔·亨廷顿、罗伯特·达尔等对此都有所涉及。而阿尔蒙德本人和西德尼·维巴1963年出版的《公民文化》一书则更把政治文化的跨国比较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70年代以后,日本及我国台湾省的学者也借鉴美国学者的成果展开对政治文化的研究。1980年前后,我国大陆恢复了政治学学科,政治文化研究也应运而生,学者们尝试着将心理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政治现象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和阐述政治文化,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和专著,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学者们主要探讨的问题有:政治文化的概念、结构和模式,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中外政治文化比较以及零星的有关公民政治心理、民主意识的调查和分析材料等。围绕这些问题的探讨和争鸣无疑是有益的,可是对政治文化概念理解的偏差也限制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必要全面分析。

      纵观我国学者对政治文化概念的理解, 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类:(1)最宽泛的理解:认为政治文化涵容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行为模式和政治制度等内容。如孙正甲认为,政治文化的界定“一般可解释为政治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领域以及意识形态的可操作领域,其中,前一领域可涵容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意识等含强烈政治色彩的精神要素;而后一领域则可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表达方式等政治范畴。”〔1〕万高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结构, 包括实体性政治文化和观念性政治文化。实体性政治文化是以政治文化转化形态出现的政治制度,……观念性政治文化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2〕(2)将政治文化视作与实体政治制度相对的观念性的东西,是指人们通过政治社会化所获得的持久影响政治行为与社会政治倾向的政治思想意识、政治价值评价与政治心理习俗的总和。〔3 〕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主观意识领域。〔4〕(3)基本上持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的观点,把政治文化仅作为“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加以研究。〔5〕(4)将政治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理论或政治价值。“所谓政治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政治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等的总积淀。”〔6〕(5)虽没有明确政治文化的定义,但从文中可看出作者是将政治文化等同于包括伦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文化在内的社会文化。〔7 〕由上可见我国学者对“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理解上的差异。要完整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必须从它的产生开始考察。在美国学者看来,政治文化一词的出现是二战后的事,它代表一种崭新的分析视野。尽管在此之前曾有过关于民族精神、政治行为心理和政治个性等的独到阐释,但这些词都不足以和现在的政治文化相等同,即使是本世纪初曾使用过这个概念,但那时也仅仅特指文化和社会化即政治教育。〔8〕

      政治文化研究的正式兴起应当说是本世纪五十年代的事,它是政治学领域行为主义学派出现的一个重大标志。行为主义是对传统政治学的反动,它摒弃了传统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方法,如宪法、制度、国家等“硬件”以及静态、定性分析等方法,而强调政治现象的动态过程、政治行为的定量分析,讲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于政治研究领域,以求建立一种价值中立的纯而又纯的科学。政治文化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运用社会学的调查分析方法揭示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社会文化因素对政治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体现为代表社会的公民与代表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一定文化熔炉中熏染出来的公民对政治的意向。同时又由于一定社会的政治体系又是由该社会文化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操纵运行的,因此政府行为本身也反映了这种文化作用的痕迹,所以在他们看来,政治文化主要就是公民政治文化或称公民文化,是研究公民政治态度的。阿尔蒙德1956年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次阐明政治文化时指出,每一个政治体系都植根于决定政治活动取向的特殊模式中,这种特定的模式便是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在1963年出版的《公民文化》一书中又指出,政治文化是指一种态度,即对政治体系及其各部分的态度以及对自身在政治体系中所处角色的态度。〔9 〕后来,他又进一步指出这种态度和倾向可进一步分为政治认识性成份、政治情感性成份和政治价值性成份,并且强调政治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10〕直到1987年,他还认为“政治文化是由认识上的、感情上的和价值上的因素组成的。它包括对政治现实的认识和意见,包括对政治和政治的价值观念的情感。”〔11〕政治文化的沉思者——路辛·派伊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中的主观领域,它规范政治制度、确定人们的政治行为。〔12〕锡尼·维巴指出,政治文化不是政治制度和机构,也不是政治行为模式,“它不是指正在政治领域中发生的事情,而是指人们对这些事情所抱的信念。”〔13〕透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各家表述大同小异。政治文化被视为描述社会文化与政治活动关系的一个范畴,它揭示的是一定社会文化对政治体系和公民政治行为的影响,它主要通过公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政治信仰、政治态度等来体现,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长期作用于人们积淀而成的基本一致的社会心理。

      前苏联学者对政治文化的认识与美国学者很不相同,在他们看来,列宁早在192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俄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在谈到创建和巩固新型国家的任务和开展文化革命时就已提出了关于政治文化的基本思想,列宁在这里强调了创建一种新型政治文化对破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习惯、旧习气、建设新国家的重要性。〔14〕他们批评美国学者过分强调政治文化是主体的心理动因、主观态度的定义,认为那种看法尽管也包含着个别正确的因素,“但它们终究没有揭示出政治文化的本质,因为他们都忽视了阶级和阶级利益问题,忽视了社会的政治生活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15〕他们强调政治文化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它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因此,政治文化首先表现为一定阶级的文化,而其核心和实质性的东西就是一定阶级的政治思想以及系统化了的政治观点和理论,这种思想、理论和观点积极作用于人们,影响到人们行为的宗旨和模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意识以及对政权和国家的态度,影响到个人实际参加政治生活。这种政治思想体系在体现阶级利益的政党纲领中具体化了,成为实际指导政治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力量。由此他们认为,政治文化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或层次:反映阶级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并在实践上予以实现(基础的层次):政治知识和见解的总和(信息的层次);政治知识变成信念(价值的层次);公民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参加国家管理(实践层次);政治思想物质化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准则和传统,固定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制度(规范方面)。〔16〕他们对政治文化涵义的概括一般都较为广泛,从个人的态度到社会行为实践,从科学共产主义的宏观角度加以分析,把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当作“科学共产主义中具有质的规定性一般范畴中的一个。”〔17〕

相关文章: